老弗爷这么牛,他到底在说些什么?(一)
(2018-01-09 11:08:31)分类: 心理学之窗 |
文/包开亮
今天我们从一个遥远的过去开始——弗洛伊德。在他之前,心理咨询虽然也存在,但并没有受到太多关注,他老人家凭借着自身天才般的思维和孜孜不倦的努力,顶着巨大的压力和争议,勇猛精进,第一次大范围拓宽了人们对心理世界的认识。他的思想渗透并影响到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荣耀归于老弗爷,他是心理咨询行业的第一位名副其实的网红、大V,他本人就是个大IP。
弗洛伊德一开始是用催眠来做咨询的。他那个时候的催眠主要以暗示为主,当事人出现了一个症状,比方说,害怕跟人交流,这个时候咨询师把ta诱导进入催眠状态,暗示ta要开朗、要有勇气、不要害怕等等,有点像电影《盗梦空间》里把一个新的观念和想法植入潜意识里。生活当中类似的例子很多,比如,如果有人紧张,我们会劝ta不要紧张、放松点;如果有人生气、不开心、悲伤,我们劝ta高兴点儿、不要生气、开心点儿等等。当然了,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劝解是没用的;但在催眠状态下,给出这样的暗示会更容易被人接受并采纳。
后来,弗洛伊德发现,用催眠暗示的方法来治疗,虽然当时效果很明显,症状很快就消失,但后面会反复,隔一段时间症状又出现了。
既然整体效果不是特别明显,后面他就渐渐的放弃了催眠。当然了,也有八卦消息说,因为老弗爷的催眠水平非常一般,他跟他当时的合作者布洛伊尔根本不在一个能量级上。老弗爷这么要强的一个人哪受得了这个?于是,转而寻求别的可能性。据统计,现在的心理咨询已经有四百多个流派了;而当时,除催眠和生物医学手段外,这个领域基本上还是一片广袤的处女地。他想寻求别的可能,也确实找到了——哦卖糕的!这难道就是现在流行的“心想事成的秘密”吗?
据老弗爷的观察,当事人在催眠状态下会回想起被遗忘的记忆、想法和情感,当当事人在催眠状态下把这些记忆、想法和情感表达出来后,症状会减轻。他假设:人之所以会出现问题,是由于ta的一些记忆、想法和情感跟其他的想法和情感相冲突,令人困扰,无法被人接受,于是它们被排除在正常的心理活动之外,不被我们意识到——也就是通常说的被“压抑”了;当这些被压抑的想法和情感足够强烈,且跟其他想法和情感的冲突足够大的时候,就会以各种行为症状表现出来。举例来说,小明(没错,就是那个中小学练习题中的网红)从小到大都在父母的周密安排下生活,他对父母的做法有不满、有愤怒,但另一方面他又觉得作为孩子,对父母要孝顺,不能对他们有这些情绪,于是就把它们压抑下去,随着小明越来越大,他的不满和愤怒也越来越多,他压抑的也越来越厉害,以至于后来开始出现心理问题,开始抑郁,觉得生活没意义、做什么事儿都提不起精神。
从这些案例中,弗洛伊德总结出人的心理世界的三个区域:
意识,由可以被我们觉察、意识到的想法和情感组成。
前意识,由能够变成意识内容的、可以接受的想法和情感构成。比如,类似于“昨天中午你吃了什么饭”这样的记忆就是属于前意识的,在我没说这事儿之前,你脑海中没有这个记忆,当我说了之后,你能够很快想起来——这个记忆就是储存在前意识中的。
潜意识,主要由不可接受的想法和情感组成。
意识和无意识处在无休止的争斗当中,为了防止无意识的入侵、干扰我们正常的心理状态,意识有它的保镖——防御系统;而无意识也不会善罢甘休,一直都躲在阴暗处蠢蠢欲动,用各种方式乔装打扮,试图骗过防御系统,进入意识中。心理问题的出现就是由于意识和无意识斗争的太激烈,于是用症状的形式来暂时缓解冲突——当然了,这种缓解是饮鸩止渴式的。
所以,心理治疗的过程就是把潜意识的想法和情感意识化,使它们被注意到、被理解,进而整合到意识当中。
辣么,通过什么手段把“无意识的想法和情感意识化”呢?老弗爷觉得催眠并不能做到这一点,当事人虽然在催眠状态下回忆起被压抑的想法和情感,但醒来之后,由于防御机制的存在,又会被重新压抑,不利于整合。于是,他转而使用别的方法:自由联想和解梦。
自由联想延续了催眠的一些流程,在一个安静平和的环境中,让当事人躺在躺椅中,放松身心,咨询师坐在当事人脑袋后面,在当事人视线之外。当事人说出进入ta脑海中的任何想法和念头,不加评判、不加筛选,按老弗爷的说法:“仿佛你是个坐在火车车厢窗边的旅客,向车厢里的某个人描述你所看到的窗外变换的景象”。
如果你做过自由联想的练习,就知道它虽看似简单,但操作起来还是很有难度的。尝试了一段时间之后,你可能就会开始质疑这个方法,觉得有些想法太微不足道了,不值当说出来;也会觉得有些想法太荒唐了,肯定跟你的“问题”无关,于是选择不说;还会觉得自己脑海中空空如也,没有什么想法……总之,因为各种各样看起来非常“合理”的原因,你觉得自由联想做不下去。
老弗爷这么天才的一个人物,怎能一遇到阻力就轻言放弃呢?他继续假设,出现这种情况,是当事人的防御系统搞的鬼。防御系统一直在防止潜意识进入意识,而潜意识的想法和情感也不是吃素的,它们往往乔装打扮,试图绕过意识的监察。老弗爷的自由联想就是试图抓住经过乔装打扮后的念头和情绪,然后对其进行分析,还原无意识的真面貌。不过,你想想看,防御系统能让你干这事儿吗?于是,当事人就会用各种方式干扰咨询师,这个行为表现被称之为“阻抗”。
紧接着,他又发现,咨询师往往会成为当事人或爱或恨的对象,称之为“投射”,即当事人会把他们压抑的情感投射在咨询师身上。比方说,上面提到的小明,对父母的不满和愤怒被压抑到潜意识里,以至于出现了心理问题,当他开始跟咨询师做咨询时,会把对父母的情感投射到咨询师身上,很容易对咨询师产生不满和愤怒。
走到这一步,老弗爷更清晰一些了,他觉得,处理好阻抗和移情,就可以帮助当事人更加了解内心,对自己的潜意识有更多的探索,所以阻抗和移情变成了咨询的核心部分。移除阻抗,分析移情,潜意识的想法和情绪就会显现出来。
好,为了防止你被绕晕了,我来做一下总结。老弗爷的观点是这样的:
人为什么会出现心理问题呢?因为ta经历了一些伤害性的事件(说的专业一点儿就是创伤性事件),压抑了不被允许、不被接受的想法和情绪,这些想法和情绪跟ta的防御系统相冲突,冲突到一定程度时就出现了问题。
怎么解决问题呢?识别出被压抑的想法和情绪,把潜意识的内容意识化,然后整合到意识当中。
通过什么手段呢?自由联想,并分析当事人的阻抗和移情,还有,解梦。
1900年,老弗爷的新书《梦的解析》出版,至此,他所创立的精神分析体系相对来说就比较完善了。
梦跟自由联想很像,都是了解潜意识的手段。老弗爷发现,人在睡眠状态下,防御机制虽然也在,但比清醒状态下的强度要低很多。这个时候,潜意识的内容就会乘虚而入——这就是我们说的“梦”。当然了,我们前面也提到过,潜意识的内容不可能不加改变,直接进入意识——这种方式太简单粗暴了,承受不了——而要通过删减、压缩、替代、象征等各种手段,把它们变成看起来童叟无欺、人畜无害的内容。所以,老弗爷把梦被分成两个部分,显梦和隐梦。显梦就是做的梦的内容,而隐梦是潜意识的想法和情绪,分析梦的过程就是通过分析显梦,了解它背后的隐梦,进而了解潜意识,所以,老弗爷说,梦是通向潜意识的康庄大道。
上面这些大致是老弗爷早期的主要观点。当然了,我省略了很多内容,比如,他关于创伤事件和早年经历的叙述,关于人格的发展阶段的阐述,以及,具体的解梦方法。限于篇幅,这次就先说这么多,下次分享会多介绍一些具体内容——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老弗爷的思想的演化轨迹。
当然了,解梦的部分我就不再多介绍了,哪天我高兴了,单独写一篇解梦的分享,或者,如果你有梦需要解,可以后台留言,或直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