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读人生】让阅读点亮生命

(2017-06-29 16:06:34)
标签:

个人成长

分类: 个人成长

人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又赤条条离开这个世界,一个生命的轮回,水和空气是必不可少的,吃饭穿衣是必不可少的,但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阅读、需要思考、需要认知充实和丰富精神世界,使其内心强大起来,去探寻生命的意义,去追求人生的价值。而这一切的一切,阅读为先,没有阅读就没有精神。

【阅读人生】让阅读点亮生命


  把阅读作为一种习惯,可以增加生命的强度。


  我以为,一个人没有阅读的习惯,生活是不全面的。我们应当让阅读陪伴人生。无论是在学校高声诵读课本,还是回家捧起一本心仪之书静静欣赏,都是精神上的享受。去年我到北大培训,每天早上老师讲课之前,班主任都要带着我们或者委托组长带着我们高声朗读名著选段或者唐诗宋词。这是我离开中学以后第一次朗读,一开始有些不习惯,但我反思:这不就是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吗?明白了这个道理,我认真起来。


  也许有人会说,有时候一本书读完一句话都记不住,读书就是在做无用功。其实不然,就如同吃饭一样,你记得自己吃过多少饭吗?记得曾经吃过的菜是何种口感吗?我相信你不管忘记了或是记之不多,这些饭菜的营养已让你茁壮成长,这是不争的事实。不能说记不住的就是无用的。当你读着一段描写景色优美的文字,你会身临其境地享受美;当你读到一个英雄的感人故事,你会情不自禁流出热泪;当你读到反映社会时弊的现实文字,你会发出愤懑感概的声音;当你读到富有哲理的文章,你会从中领悟到某些真谛。如此等等阅读,你虽然记不住多少语言文字,但你已经在阅读中受益,在阅读中快乐,你的思维随着阅读的过程已经得到了历练。可以说,阅读让你在无声无息中见证人生的成长,锻造思想的力量。若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将随之倍增。阅读记录生命,人生在阅读中成长。


  通过阅读,培养获取知识的敏感度。


  读书除简单地阅读字面含义外,更多的是探寻这段文字的内涵。探寻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而敏感地寻找到文字中所表达的有用信息,则需要大量的阅读来形成敏锐的嗅觉。正如《如何读好一本书》中的精力分配法所言:70%的书,略读,翻翻目录挑重点读;20%的书,通读,抓中心,形成体系架构;7%的书,读薄,再读厚,做笔记,逐步消化;3%的书,可以读一辈子,终生受用。如何判断所读的书应该属于70%还是3%,就需要大量的阅读来积累对于知识的敏感度,取舍、过滤,再取舍、再过滤,从中获得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东西,形成专长。专家不就是这样出来的吗?


  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如何取舍阅读呢?


  与本职工作相结合,注重实用。作为法官,与法律相关的书籍是重点。阅读是知识积累的重要过程,其直接效果在于释疑解惑,提升能力。通过阅读,为工作中的问题找到答案,将之转化为实践成果,应该是当下法院人读书的重要支点。司法改革来了,法官终身责任制也来了,其目的在于倒逼法官提升素质,提升工作质效。靠什么?就是阅读。阅读大量与专业相关的书籍,为法官正确适用法律、准确认定案件事实提供良好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训练。热爱阅读应该成为法官事业心、责任感和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磨刀不误砍柴功。不能以工作忙为借口放弃阅读。如果只工作不读书,工作将会越来越“盲”。中国的文字很有意思,“忙”是因为“心”“亡”了,也就是没有思想或者思想乱了,失去定力了;“盲”是“目”“亡”了,也就是说眼睛珠子没有了,看不见了。“心”“亡”了,你再辛苦也是瞎忙。我不主张随便说“忙”。


  

【阅读人生】让阅读点亮生命


与兴趣爱好相结合,构建思维图谱。这也是《如何读好一本书》这本王座级的读书指南所提到的重要观点。应围绕一个感兴趣的主题,挑选1—2本主读,再挑选3-4本辅读,然后做思维图,形成一个知识体系。也就是说,对一个主题要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应该以兴趣为基本导向,再通过主读和辅读的方式来完成思维的构建。知识不经过系统整理,就像没有编织过的稻草,一冲就散。兴趣就是牵引读书的主轴,而思维构建就是稳固知识的脉络,缺一不可。

 

  与时代主旋律相结合,定位正确方向。作为一名法院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司法工作者,就必须把握时代的主旋律,号准时代脉搏,才不至于想歪走偏。把握时代的主旋律包括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活各方各面的关注,阅读范围要较为广泛,因此应抓取有用的知识,顺应时代潮流,沐浴正能量。


  要注意选择与执政党的执政方向和执政理念相关的书籍阅读。这是人民法官和国家公务员所必须考虑的阅读方向。在国家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作为改革的实践者,应当将党和国家的执政方向和执政理念作为重点阅读的内容,认真学习并贯彻始终。如此,才能在不同的理念相碰撞、不同的价值观相冲突的漩涡中把握正确的方向。


  纸媒与网媒相结合,取长补短。我的看法是纸媒的书籍文章质量更高,体系更完整、内容更可靠、编纂更精致,管理把关更严格,其把握时代的主旋律更加丰富和稳固。网媒的优势是信息传递方便快捷和丰富,包罗万象,几乎没有查不到的东西,生活不可或缺。但往往良莠不齐,真假相伴,鱼龙混杂,需要阅读者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带着高度的识别力和敏感性去阅读。


  最后,分享一点个人读书心得:作为一名学中文的男生,我一直喜爱玩味书中的大千世界。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我每天都在书与书法中获得愉悦。作为一名法院人,我期待每一天都能遇见有思想的同仁。反观我们当前的工作,读书还是与人沟通获得好人缘的重要帮手。在诺大的单位,要一一认识每一个同事很难,一本书的共鸣却能让两个人找到共同点,素未谋面也能成为知音。阅读得越多,共鸣越多,知音也就越多,自然会有良好的人缘。这对于获得领导的认可、群众的支持,从而获得职业上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人生的智慧不仅仅来自于自己的生活阅历,当书将别人生活的智慧送到你身边时,为何不张开双臂去拥抱?有人开玩笑说,一看书就瞌睡,书是催眠器。人到中年,读书催眠,可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其实这也不一定是件坏事,每天有一个书香浸润的美梦也算是一分收获。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jfGjnMvpwhJ2zLWub0rAP7hpxePoDiaQ7HfeiaMvXh5K0CWZ5rF6HNj9KTMqJD0Bs8UAzs5WBVqIzFr8IKb23Lrw/0?wx_fmt=jpeg


林文采博士亲自设计!!!

倾尽近26年临床经验和教学之精华!

2017全国仅此一期

课程时间2017年08月03-07日

【课程费用】7800元/ 人(不含税、食、宿、交通费)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jfGjnMvpwhIkCiacqjTI8libPxia3HmeoMEXcrkvwZ1dkias6HBxrQUmDISK23ic0XAcXHzj9WHd4aJiaAOL0US2BiamA/0?wx_fmt=jpeg

世界顶级的心理学大师贝曼博士坚信:萨提亚模式不仅是一套关系治疗系统,更是一种生活艺术,一种爱和关系的艺术,它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族系统,甚至夫妻双方两个家族系统。

家族传承核心是精神DNA的传承。

课程时间2017年11月03日-07日

【课程费用】7800元/ 人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jfGjnMvpwhLlADKdmTOdyTiaicDupxPVlNicba5KVFgnItMUUeW7Z1xx2D5D7hCzUx272O3ibEweoT4Fsqyz8tgsIg/0?wx_fmt=jpeg

《萨提亚模式个人成长营》运用萨提亚模式,体验式学习方式,让你发现看懂自己的窗口,找回丢失的自己,清晰修复亲密关系的路径,重建心父母,解放能爱、能亲密、能幸福的自己。

【课程费用】2800元/ 人

 

成长咨询师

陈鹏 18149026228

小苏 18709221851

伏绒 13759954200

杨顺 18092304295

大包 15129209390

张静 13309236266

https://mmbiz.qlogo.cn/mmbiz/wyice8kFQhf5geQK3gu2FUugjB8iaSGpjO38zXqdgwMx0oC9BCs08koDu1N0thHuib7TjD5SdkYZalvkm0cAClI9Q/0?wx_fmt=gif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jfGjnMvpwhLT07ZwBGU2KWJdIaLrR4VcG4a7nia063JnB5a531s1NZCLHdbjQWHIticDnAUeU4CeCujNo1QML0xQ/640?wx_fmt=jpeg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jfGjnMvpwhJibc3N1vI9UlPExDLwAz0abembiaJqkNt1TbomAzV5aj6dXnvmVUJdjVVBN3vr37jIY51btp9Db5mw/640?wx_fmt=jpeg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jfGjnMvpwhLv88tSqkA2lhwgqQKEibXnlCMUb8qnNwflsumhwSWMywpeAKj4QMpPLla2t7XUSI4lqavW2ibEOGbA/640?wx_fmt=pn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