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崇建:老师学了对话立即运用

标签:
李崇建 |
分类: 亲子教育 |

对话崇建:这是台湾著名作家、教育家李崇建老师在家和萨提亚家庭教育学院开设的专栏,用来发布崇建老师关于教育、关于生活等方面的思考和随笔,欢迎转发或评论,也欢迎你留言告诉我们你的困惑或问题,说不定——对,我说的是说!不!定!——崇建老师就会把它们作为素材或例子写进来。
老师学了对话立即运用
这一阵子经常有人回馈,了解对话的基础概念之后,回家和孩子对话,孩子竟然有巨大的改变。
这是我想要推广「对话的力量」,最重要的原因。过去在萨提尔模式,讲述一致性对话时,刚开始的伙伴们,比较不能了解一致性为何?当我导入对话的精神,大家就比较容易明了了。
我在「对话的力量」一书,收录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经过老师同意,但是这位老师的联络方是我竟然找不到,我张贴出来这篇文章,请老师跟我联络一下,我适不适合放上老师的学校与名字?但我不知道这老师任教的学校。
https://mmbiz.qlogo.cn/mmbiz/ziadDDQxbCJGDfesIJ1ialrRcQbyiapmuGhXFVoNDnQ4qvicvI9Nahiaku40prtdc4FNtfEcF6cP4jwqibUPJJ91ysJQ/0?wx_fmt=png https://mmbiz.qlogo.cn/mmbiz/ziadDDQxbCJGDfesIJ1ialrRcQbyiapmuGh5J8y2aPmxUWxAKTY6NibBzak42BcPd2mXFhF2h8ZibRVBZe3nAicic7euQ/0?wx_fmt=png文章如下,大家更可以看见对话简单,但就是沟通的方式。
节录:
生命价值是一种体验,一种能量的展现,孩子若能经验过上述的美好,而且家长能经常分享美好的体验,帮助孩子觉察自己的存在,丰盛的美好存于内在,生命的价值就更稳固了。当孩子遇见挫折,以稳固牢靠的生命力为基础,对话便能带起更大的能量。
二○一六年十二月,第一届亚洲学思达年会在台北举办,不少老师利用假日精进,令我无限感佩。趁课堂中间休息,一位老师问我:「若是孩子不写作业,上课趴着睡觉,而且不想改变呢!」
「我该怎么办呢?如何带领那些孩子?」
她又问我,眼里是尽责的渴盼。
这是我此篇起头模拟的场景,当阳光落在全世界的教室,总有学生无法感受这股暖意。于是,我邀请这位教师角色扮演,由她扮演这位学生。接下来我用了对话精神,和这位教师对话五分钟,以体会连结的方式,什么样的对话,更具有感动与启发性。即使是角色扮演,教师脸庞也有情绪流动,显现内在被触动。
教师提到孩子不想改变!孩子为何不想改变呢?一般人的对话会纠结在「事件」与「问题」,当对话在问题打转,孩子会觉得倍觉压力,甚至有被指责之感。真正的对话是以「人」为主,对人产生关怀,关心人如何应对问题?既然以「人」为本,就能接触人的生命力,接触孩子内在:想活得有价值、想活得有意义、想要被接纳、想要被爱,也想要自由的生命能量。
这位教师很认真,返回学校后,仍保有对话的心念,立刻跟孩子对话了,双方得到了迥异以往的触动,令这位教师大为感动。我征得这位教师的同意,将她们的对话呈现。以下对话稍事更动,并为孩子取化名,较为完整且保有隐私的呈现
十五岁的小原没有生活重心,不喜欢写功课,更别说考试了,总是题目猜一猜就睡觉了,上课也是在睡觉。
小原的家中成员有爸爸、奶奶,单亲。在小原四岁时,妈妈外遇,离开家了。
小原的功课再次未写,老师邀请小原对话。
「小原,老师问你一个问题,是关于私人的问题,我可以问吗?」
小原说:「好啊!」
老师:「四岁妈妈离开你时,你的感觉是甚么?」
小原不说话:「……」
老师:「是难过吗?还是愤怒?还是无奈呢?」
小原:「一般人应该都会哭吧!」
老师:「我想也是呀!除了难过以外,还有一丝丝愤怒吗?」
小原:「还好。难过比较多吧!」
老师:「小原,你知道吗?老师觉得你很不容易。从小妈妈不在身边,可是你可以还活得这么好。我的意思是,你没有走偏,知道明辨是非,知道甚么该做甚么不该做,不会吸毒贩毒……你知道吗?这真的很了不起。」
小原沉默着,眼眶泛红着。
老师:「小原,如果时间倒流,你会希望妈妈别离开吗 ?」
小原:「不会吧!」
老师:「怎么说呢?你可以多讲一点吗?」
小原:「因为这样会被管太多。」
老师:「你是说,妈妈很爱管你吗?」
小原:「不是,是她跟爸爸两个人在的话,这样就会管太多。」
老师:「所以你的意思是,你很不喜欢被管被念吗?」
小原:「对啊!我会觉得很烦。」
老师:「那现在爸爸也还会念你吗?」
小原:「会啊! 」
老师:「念的内容是不读书、还是不做家事、或是其它的呢?」
小原: 「应该是不读书吧!」
老师:「那你想改变吗?」
小原沉默不说话,但是眼眶再次泛红了。
老师:「我相信没有人想要堕落,可以告诉老师吗?你曾经想过要改变吗?」
小原:「曾经想过。」
老师:「在甚么时候呢?国中,还是小学?」
小原:「都有。」
老师:「我感觉你内心有渴望,你真的想改变,否则不会国小国中念头都出现。」
小原不语。
老师停顿了一下说:「那你后来呢?有实践你想要的改变吗?还是念头一闪后来就没有了?」
小原:「甚么意思?」
老师:「后来你有试着改变一些做法吗?还是只是想想而已。」
小原:「想一想而已。」
老师:「怎么啦?」
小原再次沉默着。
老师停顿之后:「是因为你觉得自己做不到,所以没有去做?还是你觉得做了也没用?」
小原:「做了也没有用!」
老师:「那你想要改变吗?」
小原:「想吧!」
……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jfGjnMvpwhIWXyNaG12iav7xHqGIVpsNibaIdUIVGU3LrdCvZP5SWiahDboeKFxpweh26ibTH8ibsccPcajoAcw5vcA/0?wx_fmt=jpeg
接下来,老师跟小原陈述,踩稳想要改变的核心目标。但这个目标如何进入呢?所幸老师关注小原这个「人」,关注的是小原的「生命基础价值」,让小原看见自己的力量,也感受自己被接纳,燃起勇气,继续奋斗,有胸襟接纳自我的不足,面对未来的挑战。
老师跟小原谈话之后,写了一封简讯给我:「今天我跟学生谈了很久,包括作业没写的问题。整个谈话的过程,我运用您昨天教的对话方式。学生眼眶从头到尾都泛红,我感觉到他的
崇建专栏
成长咨询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