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安世邦萨提亚中心心理沙龙——从萨提亚模式看“七个习惯”

(2012-11-16 13:48:18)
标签:

西安世邦萨提亚中心

萨提亚模式

心理沙龙

杂谈

分类: 家和精品沙龙

沙龙主题:从萨提亚模式看“七个习惯”

沙龙时间:20121116

沙龙主持人:曹敬唯

西安世邦萨提亚中心心理沙龙——从萨提亚模式看“七个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本经典的商界管理和个人成长书,受到许多企业人士和追求个人成长的朋友们喜欢,1115日晚上,著名亲子教育专家、萨提亚模式导师曹敬唯老师在西安世邦萨提亚中心分享了从萨提亚模式看“七个习惯”在家庭和育儿中的应用。

  

一、积极主动

在萨提亚模式里,积极主动包含了三种萨提亚经典的信念,即,改变是可能的;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问题才是问题;主动区分人和事,事的各个层面,将不好的信念和观点进行转化。

运用在家庭和亲子教育中,人们必须相信自己的父母、伴侣和孩子有改变的可能性,只要能在认知层面上有觉察,人们的行动就可能被改变。一个孩子成绩不好,父母应该相信孩子可以拥有更好的成绩,并鼓励孩子去自我总结、自我成长。

 

 

二、以终为始

萨提亚模式认为,我们的当下的状态既是我们过去的终点,也是未来的起点,我们要站在当下回顾过往,总结梳理自己的过去,同时要积极的觉察当下,自己的意识和状态,为一个全新的未来做好准备。在终和始的不断觉察和转化中,放下恐惧,实现对自己的整合,完成生命中那些艰难的转变。

以终为始要求父母们正确看待孩子的过往和自己的过往,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努力做好当下。

 

 

三、双赢思维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双赢思维阐述了最佳的交往模式——利人利己,考虑双方的利益,这更多的是从商业和做事的风格上考虑的。萨提亚模式强调的“双赢思维”侧重在我们实现自己和外在世界(他人)的一种共赢,在沟通层面上是一致性的沟通,在渴望层面上是爱、被爱、接纳、被接纳、尊重、被尊重、需要、被需要等。

其一、我们为自己的期待负责任。
  我们如何为自己的期待负责任?不仅要清晰、直接地告诉对方我的期待,而且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对方可能满足我的期待,也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满足我的期待。面对未被满足的期待,怎么办?我们可以降低期待,也可以保持期待、继续努力,还可以用别的法子替代目前的期待。
  只有具备这样成熟的心态,我们才能在人际交往中树立清晰而灵活的边界,最终实现双赢:既努力实现双方的期待,不牺牲、剥夺任何一方的权益,又可以进行适当的妥协,因为我们关注于长期的利益、连接于深层的渴望。
 
    其二、我们有许多选择。即使在压力下,也可以在反应Reacting)和响应中做出选择。
  任何事情的解决办法都不止一种。可为什么我们常常说实在没有办法?做出了损害自己、损害他人、或者两败俱伤的决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在做抉择时落入了情绪的陷阱,无法有效区分客观事件我的感受情绪我的思维。如果我们能够放下对人、对事的判断——这种判断常常蕴含着过往经历中积累下来的负面能量,而是专注于当下的情境、最终的目标,我们就能比较冷静地发现多种可能性,最终选择出有利于双方的解决方案。所谓搁置往日恩怨、展望美好未来


 

 

四、知彼解己

我们要以开放、好奇的心态用心聆听对方;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而两者如果平衡,就可以大大提高沟通的效率。
    萨提亚的治疗理念中,我们要放弃分别心,打开心扉与人沟通。因为,每个人都能从不同的人际交往中获益——与自己相似的人,带来惺惺相惜的亲密、快乐;与自己不同的人,从针锋相对中引发反省与创新。

 萨提亚模式给我们呈现了几种非常形象的沟通模式:讨好、指责、打岔、超理智、一致性。当然,最有效的沟通模式是一致性——它充分考虑了自己、他人与情境三者的需求。一致性沟通的人具备比较高的自我价值感,他们能够说出自己的看法,掌管自己的感受和行动,也为自己负责。
  具体而言,在考虑自己时,我们要意识到并坦然接受自己的有限——知识、精力、时间等等,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与对方沟通的方式、承担责任的程度。在考虑他人时,要了解对方的性格、沟通模式,并充分理解对方也是有限的

 

 

五、不断更新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不断更新涉及生活的四个方面:生理、情感、心智以及心灵。正是这个习惯营造了持续健康的微环境,使其他六个习惯得以高效实施。而萨提亚模式给我们描绘的自我环包含了八个方面:营养、生理、感官、情绪、理智、灵性、情境、人际关系,并谆谆教导我们要时刻关注这些方面,沿着觉察——选择——改变的循环不断提升自我。
    

沙龙上,许多妈妈们也分享了自己在育儿中的一些困惑和焦虑,曹老师一一为大家进行了解答。

学员A表示孩子的分离焦虑比较严重,因为自己的指责过多孩子变得不快乐了,成绩也下降了,曹老师建议她应该少用指责的态度对待孩子,更多的接纳和尊重孩子,但同时,也要在家庭中为孩子建立规则,防止以无条件的接纳为理由“讨好”了孩子。

学员B带着儿子一起到来,希望曹老师能对自己和儿子之间的互动给出一些建议,曹老师耐心的倾听了他们的表达,认真的观察了他们在沙龙里的表现和应对,指出母亲的应对方式是萨提亚模式里的“超理智”应对方式,而儿子的应对方式则属于“打岔”的应对方式,这种不够一致的沟通方式使得他们很久没有真正的听到对方,看到对方,从而影响了母子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