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九仙大庙

(2016-04-13 10:03:53)
标签:

韶关道教史录

九仙大庙
九仙大庙

九仙大庙

                                      九仙大庙

九仙大庙

九仙大庙

九仙大庙

九仙大庙

九仙大庙

     位于乳源县侯公渡镇西南隅,乳江(南水)以西的大东肖屋村东北约2千米头溪西侧龟形(一说狮貌)大东山(即泰丰山)东麓的九仙大庙,传为祭祀在九仙岩(岩下峰、巾子峰岩)得道成仙的韩氏九女(另说韩、罗、赵三氏九女),始建于宋代。某年春天,有位湘籍50多岁的韩钦携九女(除最大为亲女外,其余为收养他人孤儿,分别叫信贞、慧贞、修贞、守贞、慕贞、静贞、妙贞、清贞、洁贞)到大东山下居住。有天,韩钦往乳城购药,勤劳的九女上大东山峰顶岩摘蘑菇、采桑,入洞避雨,见洞石形状如飞马、雄狮、麒麟,同坐于中央九只油光滑亮的石墩上。洞深处突然传来巨响,石墩将九女牢牢吸住,洞口封闭。韩钦聘请洲街袁氏石匠和本村几位青年男子凿洞救女。洞凿开碗大的口,韩钦把蕉叶包的饭菜扔入洞内,次日,洞又复原,韩钦气死于山腰,被蚂蚁衔泥葬,七天七夜后,石匠也累死。据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乳源县志·释仙传》载,宋大平兴国二年(977年)农历三月初三日,诸女复往采桑,遇暴雨淹至阴晦失道,入岩避之,忘归。其夜半,乡人共闻有乐声,从西北而来,自云中降下障岩。……时有樵夫苏福保等,亦为雨迷路,宿于峰侧,闻乐声,次日过岩,见诸女襟服若蝉蜕,然身已去矣,唯有一诗书于岩壁间,云:共作云仙侣,俱辞世界尘;静思前日事,抛却几年身。顿刻,皆隐去。韩与其女死后成仙。一年京城失火,皇帝降旨重聘人灭火。韩钦拔了株榕树到京城,施法灭火,皇上除赏韩二百两白银外,再赐封其为大夫。后来,韩钦为九仙大庙大夫爷爷,改称洞为九仙岩。传闻,每当稻熟月夜,都有几匹马从仙岩下田吃禾,人近前,马即化。人称是仙姑显灵,凡遇此年景,均为丰年。

         九仙大庙

              九仙大庙

             九仙大庙

九仙大庙

九仙大庙

九仙大庙

九仙大庙

     宋咸平四年(1001年)乡民邓英在岩前建“会仙亭”,树碑详载。宋咸淳三年(1267年),乡立碑于岩边。宋咸淳五年(1269年),附近近百个村村民自愿捐谷钱,乡人韩仲保立庙于九仙岩峰下。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乡宦刘彦忠等重建庙宇,明正德四年(1509年)重修,清代重修,原铸大生铁钟悬于山茶对上,1968年毁。

九仙大庙

九仙大庙

                                 九仙大庙

九仙大庙

九仙大庙

     2006年重建于原址(400多平方米)的九仙大庙,坐西向东,靠大东山,东朝大平寨,南揽仙岩山(顶),北拥茅岭,稳立石灰石山间盆地东缘。一井二进,二级上升,六根石灰石础圆柱互撑;神龛供韩大夫携九仙女神像,形态慈穆,供乡民朝祭。

存《殷侯重建》《九仙香炉碑》等6通明清石碑。

现有位庙祝关照日常事务。

二〇一六年四月十三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