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指甲是缺锌的表现?

标签:
健康咬指甲营养元素 |
分类: 健康知识 |
导语:相信你身边一定有愿意咬手指甲的小伙伴,按照流传的说法,他一定是身体缺乏了某种微量元素,比如说锌。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http://y1.ifengimg.com/3e39b4f8d466c17c/2014/0220/rdn_5305c23d99fa6.jpg
咬指甲是缺锌的表现?
1.咬指甲确实是缺锌的表现。
网友:花下草儿 32岁 人力主管
我的宝宝现在已经3岁了,多动的她经常咬指甲。我教育了她很多次,“咬指甲脏、”“咬指甲会变丑”“咬指甲小鬼来追”等等理由我都用尽了。可是她还 是忍不住。后来我听说咬指甲是因为缺乏锌元素的表现。所以我买了一些营养品给孩子进行大补,牡蛎、鱿鱼、红色肉类、动物肝等等我顿顿都做,现在感觉女儿咬 指甲的症状缓解了。所以,咬指甲一定是缺锌的表现。
2.咬指甲和营养元素没关系,就是焦虑的表现。
网友:Koala 27岁 记者
我就有咬指甲的毛病,长这么大一直没改。以前我也觉得是肯定是缺乏锌元素才会这样,后来去了医院做了全身检查,并不缺乏任何营养元素啊!后来去看了 心理医生,医生说经常咬手指就是紧张、焦虑的表现,就是工作压力太大了需要好好休息。所以,我向领导申请了休假,休假这段时间我的心情很放松,再也不想咬 手指甲了,看来心理医生说的是对的。
http://y3.ifengimg.com/3e39b4f8d466c17c/2014/0220/rdn_5305c2b07284d.jpg
咬指甲是精神紧张的结果。
1.咬指甲并不是缺乏锌元素的表现,是精神紧张的结果。
咬指甲也称咬指甲症或咬指甲癖,是指反复咬指甲的行为。咬指甲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不良习惯,多见于3~6岁儿童,男女均可发病。多数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咬指甲行为可自行消失,少数顽固者可持续到成人。
出现这种现象常与精神紧张有关,在生活节奏改变比如孩子入托、入学时孩子特别容易出现紧张,在生病时也容易诱发此症,部分小儿由于模仿他人而形成。具有内向、敏感、焦虑素质等性格特点的小儿容易患此症。部分患儿诱因不明。
孩子表现为反复咬指甲。轻者仅啃咬指甲,严重者可将每个指甲咬坏,甚至咬坏指甲周围的皮肤,少数小儿还咬脚趾甲。部分儿童常伴有其他行为问题,如睡眠障碍、多动、焦虑、紧张不安、抽动障碍、吸吮手指、挖鼻孔等。症状顽固者夜间也出现咬指甲行为。
2.咬指甲并不是小孩的专利。
咬指甲并不是小孩的专利,很多成人也会咬指甲的经历。在心理学上来说,其实啃咬指甲,有时反映出一种心理情绪。往往与情绪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情绪有关。”
我们在不经意间咬指甲,如果有意识的注意一下,就会知道,一般来说我们都是在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之下,不由自主的去咬指甲。法国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 民意测试以检查什么人爱咬指甲和咬指甲是在什么情境下。研究显示,法国人爱咬指甲大都与他们的工作有关。26%以上的人称,在考虑与他们工作相关的事情时 爱咬 指甲。奇怪的是,购物是咬指甲的第二个原因:咬指甲可能代表作抉择的折磨。考虑经济形势和对父母和孩子的关注排为第三。
也就是说,我们咬指甲,是因为我们有压力,通过咬指甲来放松压力,同时我们考虑一些难以决择的问题时,也会咬指甲。
导语:相信你身边一定有愿意咬手指甲的小伙伴,按照流传的说法,他一定是身体缺乏了某种微量元素,比如说锌。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http://y1.ifengimg.com/3e39b4f8d466c17c/2014/0220/rdn_5305c23d99fa6.jpg
咬指甲是缺锌的表现?
1.咬指甲确实是缺锌的表现。
网友:花下草儿 32岁 人力主管
我的宝宝现在已经3岁了,多动的她经常咬指甲。我教育了她很多次,“咬指甲脏、”“咬指甲会变丑”“咬指甲小鬼来追”等等理由我都用尽了。可是她还 是忍不住。后来我听说咬指甲是因为缺乏锌元素的表现。所以我买了一些营养品给孩子进行大补,牡蛎、鱿鱼、红色肉类、动物肝等等我顿顿都做,现在感觉女儿咬 指甲的症状缓解了。所以,咬指甲一定是缺锌的表现。
2.咬指甲和营养元素没关系,就是焦虑的表现。
网友:Koala 27岁 记者
我就有咬指甲的毛病,长这么大一直没改。以前我也觉得是肯定是缺乏锌元素才会这样,后来去了医院做了全身检查,并不缺乏任何营养元素啊!后来去看了 心理医生,医生说经常咬手指就是紧张、焦虑的表现,就是工作压力太大了需要好好休息。所以,我向领导申请了休假,休假这段时间我的心情很放松,再也不想咬 手指甲了,看来心理医生说的是对的。
http://y3.ifengimg.com/3e39b4f8d466c17c/2014/0220/rdn_5305c2b07284d.jpg
咬指甲是精神紧张的结果。
1.咬指甲并不是缺乏锌元素的表现,是精神紧张的结果。
咬指甲也称咬指甲症或咬指甲癖,是指反复咬指甲的行为。咬指甲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不良习惯,多见于3~6岁儿童,男女均可发病。多数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咬指甲行为可自行消失,少数顽固者可持续到成人。
出现这种现象常与精神紧张有关,在生活节奏改变比如孩子入托、入学时孩子特别容易出现紧张,在生病时也容易诱发此症,部分小儿由于模仿他人而形成。具有内向、敏感、焦虑素质等性格特点的小儿容易患此症。部分患儿诱因不明。
孩子表现为反复咬指甲。轻者仅啃咬指甲,严重者可将每个指甲咬坏,甚至咬坏指甲周围的皮肤,少数小儿还咬脚趾甲。部分儿童常伴有其他行为问题,如睡眠障碍、多动、焦虑、紧张不安、抽动障碍、吸吮手指、挖鼻孔等。症状顽固者夜间也出现咬指甲行为。
2.咬指甲并不是小孩的专利。
咬指甲并不是小孩的专利,很多成人也会咬指甲的经历。在心理学上来说,其实啃咬指甲,有时反映出一种心理情绪。往往与情绪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情绪有关。”
我们在不经意间咬指甲,如果有意识的注意一下,就会知道,一般来说我们都是在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之下,不由自主的去咬指甲。法国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 民意测试以检查什么人爱咬指甲和咬指甲是在什么情境下。研究显示,法国人爱咬指甲大都与他们的工作有关。26%以上的人称,在考虑与他们工作相关的事情时 爱咬 指甲。奇怪的是,购物是咬指甲的第二个原因:咬指甲可能代表作抉择的折磨。考虑经济形势和对父母和孩子的关注排为第三。
也就是说,我们咬指甲,是因为我们有压力,通过咬指甲来放松压力,同时我们考虑一些难以决择的问题时,也会咬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