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说学位论文答辩那些事儿

(2012-05-26 17:19:02)
标签:

杂谈

说说学位论文答辩那些事儿

 

每年这个时候,是全国各大高校各类论文答辩的日子,有关论文的答辩,我深有体会,也一直在观察和思考,以下是我的一点体会和思考,请各位网友批评指正。

 

指导过本科毕业论文的老师都知道,这几年,随着独生子女大规模进入高校,许多在校大学生平时娇生惯养,做事越来越不认真,不负责任,再加上就业压力的增大,许多本科毕业生无暇认真撰写毕业论文,大多是临时抱佛脚,应付一下学校,因此,他们提交答辩论文的整体质量一年不如一年,以至于许多老师在感慨并建议,干脆取消本科毕业论文,因为要求他们提交一篇具有创新的论文实在太难了,我们自己研习法学十几年,都难以写出一篇具有创新性的论文,何况对于一个学习法律只有四年的本科毕业生。有些老师认为,这些学生在“逗”老师玩,我们何必这么认真呢,我们何必当真和他们“玩”呢,因此建议干脆取消答辩环节。

 

本人指导本科毕业论文也有8年了,大概指导过七八十篇的本科毕业论文。在指导论文过程中,我经常告诉我指导的本科生这样一个基本道理:你们写论文难以写出具有创新性和思想性的论文,我们本科毕业要求撰写学位论文主要是让学生有一个学术锻炼,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论文写作技巧和格式,因此,只要不抄袭,自己写,格式规范,我就会给他比较高的成绩,但如果不认真写,大量抄袭,格式不规范,错别字很多,我肯定给他们很低的成绩,甚至让他们重新答辩或者推迟毕业。因为在我看来,一篇文章内容的好坏是水平问题,水平难以一下子提高,文章内容写得不好,值得宽恕和原谅。但一篇文章的内容的真实性和格式规范则是态度问题,而态度问题则是可以端正的,如果内容大量抄袭,而且格式不规范,肯定是态度不端正,不值得宽恕和原谅,相反,应当对此加以批评。尽管如此,在每年提交的论文中,不仅有大量的抄袭现象,而且,许多论文的格式也不规范,错别字很多,许多论文从网络复制完之后,也没有认真通读一篇,更没有认真校对错别字,文中许多引用的文献也是第二手资料,根本没有去查找原文,这些文献要么太陈旧,要么是引用一些不入流期刊的文献。

 

在指导过程中,学院为了提高论文质量,规范论文写作格式,多次发短信通知老师要认真指导,严格把关,在答辩过程中,学院还发出短信要求每个答辩小组将二次答辩控制在30%40%之间,学院也考虑如果一下子让学生答辩不通过,不能毕业或者推迟毕业,学生肯定受不了,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就业,因此,学院已经很宽容和仁慈了,只是要求论文写得不好的学生要二次答辩,所谓的二次答辩就安排在第二周,这样,既能对那些不认真写作的学生有一个威慑,还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毕业。我本人是非常拥护学院的这种要求。因为这样做确实能够对学生有点警戒作用,而且对学生也不至于过于残酷或者残忍。

 

但就这样一个规定和要求,在现实答辩过程中也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和实施。在中国这个人情世故的社会中,做人还不能只讲规则,还要学会讲人情。做一个好人首先是一个讲人情的人,即做一个老好人,而不是一个讲规则的人,如果讲规则的话,肯定会得罪人,肯定会被认为不是一个好人。在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包括硕士答辩),我们总会得到一些人的通知,对某某人多多关照。这样的交代就会让答辩委员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讲规则(讲学术良心)和讲人情之间的选择。在这样一个困境中,许多聪明的人都会选择讲人情(我自己曾经为吃吃过大亏,就是因为太讲规则的缘故,这也说明我很笨),在答辩中,干脆都让他们通过,以免被其指导教师指责。在我们每年的答辩中,有许多答辩小组就是这样的做法。但我们在答辩中,我们几个老师都比较讲规则,还是让四个同学(共22人,约占18.%)准备第二次答辩。这样,一些同学就不高兴了,他们从来不会去检讨自己的论文质量或者答辩表现,开始去找指导老师,并让指导老师给答辩委员打招呼,不要让他们第二次答辩,因为如果第二次答辩就很没有面子。而指导老师就会去给答辩委员打电话说,他的学生论文质量有如何高,如何好,为什么要让他第二次答辩,并对自己的同事抱有成见,甚至怀有仇恨,在心里就会这样想,这肯定是答辩委员故意和他过不去,故意刁难他。在这种请求之下,有些答辩委员就顶不住,干脆修改成绩(事实上,我们小组没有打成绩,而是写上准备二次答辩,让第二次答辩的委员根据答辩表现再给成绩),直接让他一次性通过。

 

可以说,上述说的这些现象不仅存在于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还广泛存在于硕士或者博士论文答辩,广泛存在于中国任何有答辩的场合。

 

事实上,任何答辩都是对文不对人,对事不对人,对学生不对老师,我们答辩委员根本没有必要去针对老师,同事之间都是熟人,无冤无仇,何必针对老师呢?而且,一篇文章写得好是一回事,答辩表现是否好,那是另外一回事,有些文章可能写得好,但答辩则不一定表现就好,相反,文章写得不好,答辩可能表现好,否则,学院也不会要求有两个成绩了:导师评定成绩和答辩评定成绩了。

 

总之,我们的所作一些都是严格根据学院的要求来做事,都是在维护那么一点仅存的学术尊严而已。作为指导老师更不要上纲上线,过于袒护自己的学生,这种做法表面上是在维护学生,事实上是在害学生,不能让学生在论文写作和答辩中获得应有的学术训练,掌握应有的论文写作技巧。

 

基于上述之种种怪现状,本人愿意再次重申我的立场和声明:

 

一、答辩的各种意见都是针对论文,没有任何针对指导老师的意思,请各位指导老放宽胸怀,多一点宽容,不要有任何怨言和意见。

 

二、我不接受那些不认真撰写论文的本科生,要选择我作为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必须认真撰写,底线是不能抄袭,格式规范,内容是否有创新则不那么重要。而且,我自己也要控制指导论文的人数,我宁可一个都不指导,也不愿意去受这个气。请各位同学相互转告。

 

三、不管是硕士答辩,还是学士论文答辩,本人在答辩前或者答辩中,绝对不会对学生有任何袒护,绝对不会对有关答辩委员说任何交代关照之类的话,一旦答辩委员认为我指导的论文不合格,需要二次答辩或者推迟答辩,我绝对不会有任何怨言(发自内心的真话),相反,我会感谢这些评委的认真,感谢他们帮我指导学生,检讨我指导的不足,批评学生的不认真,而且,我会严格按照答辩委员的意见要求学生认真修改后准备二次答辩或者推迟答辩。请各位同学和老师监督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