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2017-11-21 19:10:14)
分类: 读书笔记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7条“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是说有的教师教给学生死的知识,这些知识就像“货物”,学到了也就存起来了,不能进行“周转”和生长新的知识,掌握这些知识成为学习的最终目的,结果是学到了这些知识却很难用得上,掌握知识对学生来说变成了一件讨厌的、令人苦恼的事;有的教师教给学生活的知识,因为这些知识融入了学生自己的思想,知识里闪耀着学生思想的光芒,学生能够用这些知识去学习新的知识,掌握知识既是学习的目的,也是进一步学习的手段,是追求思考乐趣和认识享受的手段,是进行思想创造的手段。

   怎样才能教给学生活的知识呢?

   苏霍姆林斯基谈到学生学习“词”时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要回归生活世界,把知识从科学世界中回归到生活世界中来,加强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学习知识,这样学习的知识就是“活”的知识。

    我认为,苏霍姆林斯基是想强调:掌握知识既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又是学生进行思想创造的手段。当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学生学到的就是活的知识。而要把掌握知识成为学生进行思想创造的手段,就要把知识从科学世界中回归到生活世界,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学习。

    在小学体育中,我们强调生活中的体育,体育知识生活化,我想,强调的实际就是这个道理。说具体点就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教学生体育技巧,要让孩子们自己区体会和运用,并把这些体育知识用语生活中让孩子们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把要他学改为他要学的课堂氛围,这也正应了这本书中的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