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
(2016-12-16 16:38:06)
标签:
365 |
分类: 读书笔记体会 |
1、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减少学生负担。苏氏说,要“充分利用童年时期灵活、敏感的记忆”,“不使学生负担过重”。他举的例子是怎样教学生记最基本的2500个词。他把这些词语分配到每日学3个,抄在本子里并记住,这个方法对我音标的教学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四年级教音标我就比较成功地采用了这种方法,具体作法就是:把48个音标分成前14个辅音、后14个辅音、12个单元音、8个双元音,让学生分四个星期去记忆,并在每天早读课前5分钟读本星期要完成的记忆任务。当然还要软硬兼施,贴小红花上墙公布,送小礼物,抽背罚抄等手段,大部分的同学都能自觉找背诵组长背诵,大概有80%的学生能分阶段把四个星期的音标都背下来。五年级则比较失败,因为我高估了他们,只把音标分解成28个辅音和20个元音两部分,要求两个星期内背完,结果只有十来个同学能把全部音标都背下来。
2、经常复习,反复使用。苏氏举的例子是让学生反复练习,使用400个修辞性的成语。这个例子我看了不是很明白,但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便能轻而易举地明白作者意图。我在字母教学和音标教学上采取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就导致两种后果。前两年,因为刚开始从事小学教学,没有经验,即使是在学完所有的字母之后,我仍然没有或很少训练学生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拼读词语,导致的恶果是学生常常会把字母“a”读作拼音“a”。音标的教学我就比较注意经常复习,反复使用,坚持在每一课课前抽几个词语让学生用音标自己读词,我称之为“消灭敌人”,这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学生很愿意做,特别是碰上单音节词,他们更是雀跃不已。
3、利用游戏,巩固基础。日常教学中我们的教师总是挖空心思地设计各种各种游戏来教学,我就不用赘述了。在这点上他举的例子是让学生自我检查记忆,默写词语的方法和600个童话用的词的巩固。我不是很明白他的这句话--“如果这种游戏从一年级就开始,如果教师相信这件事情一定成功,如果他一生中从来没有对学生所做的任何事情感到过厌烦,那么就不会有任何一个儿童不对这项游戏着迷的。”
我想,一种记忆方法如果长期使用,一成不变,儿童肯定不会一直“着迷”的,这需要教师尝试各种新方法、新刺激。对于他的600个童话用词的巩固我很感兴趣,我想这也许和上学期我们在开课时我们把要学习的句型和词语融入到小品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心得:万丈高楼平地起,根基当然是最关键的,我想包括我在内的所有老师都一定深深地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很多细小的工作我们往往失去坚持做下去的耐心,致使我们搭建的根基出现裂痕,400个修辞性的成语、600个“童话用的”词,多么好,但要让这些知识牢牢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中,没有坚持又如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