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郑灶金/整理 周靖宇/制图
证券时报记者 郑灶金
A股就是个江湖,各路机构,众多牛散、无数散户博弈其中,普通投资者要想脱颖而出难度极大,不过各位牛散的投资手法倒是值得普通投资者借鉴。本文选取目前A股市场的十位牛散,拆解其最近几年的投资手法,这十位牛散或较为活跃、市场熟知,或持股市值较大。这十位牛散包括:葛卫东、谌贺飞、吴鸣霄、黄木顺、沈付兴、张正委、吕剑锋、赵建平、沈浩平、刘世强。
数据方面,本文选取上市公司2006年一季报至2015年半年报这近10年的牛散持股数据,期间A股经历过两轮比较大的牛市,各牛散的财富也普遍大增,例如葛卫东在今年半年报时的持股市值逾百亿元,张正委、沈付兴、黄木顺等的持股市值也超过20亿元。另外,本文对牛散的解读是基于其近年现身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的数据,在这些数据中,不排除一些重名概率较大的牛散名字是两个或多个人,但本文默认为同一人。
葛卫东:重仓坚守金融股
虽然葛卫东掌舵的混沌投资的旗下子公司因部分产品近期净值大幅回撤而向投资者致歉,但以6月30日的数据算,葛卫东仍是A股持股市值最大的牛散,其持股市值高达百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葛卫东发家于期货,同时也是股市大鳄;近十年来其首次现身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是在平安银行(10.81,
2013年以来,葛卫东共现身5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纵观其近年的持股,总结起来主要有三大特点:
一是持股时间相对较长。上述5只个股中,除了葛卫东今年半年报新进第七大流通股东的中国平安(30.57,
二是看准机会后一次性大手笔买入。例如安泰科技、红太阳(13.05,
三是偏好投资金融股。葛卫东近年现身的5只个股中,金融股有两只。最新半年报中,其仅持有的两只个股则均是金融股,为平安系的中国平安、平安银行。从时间线上,也可以看出葛卫东偏好金融股。从其2013年第二季度现身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开始,期间其对平安银行一直坚定持有,且在2014年第四季度大幅加仓1.31亿股,当时A股正处于牛市初期。而从葛卫东的微博来看,他也较为关注银行股,倒如其在2011年底曾对银行股评论,“一个垄断性行业,六七倍市盈率……想不出任何做空理由”!
谌贺飞:风格稳健 布局热点
另一名牛散谌贺飞也曾押注过金融股。谌贺飞曾在2014年一季度入驻中国人寿(26.29,-0.16,
从时间维度上看,谌贺飞表现较为稳健,在熊市时均没见其现身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近10年的数据中,谌贺飞于上轮牛市初期的2006年第一季度入驻首钢股份(3.90,
参与了2009年的反弹行情后,谌贺飞又再度蛰伏,直到2013年一季度才又现身北斗星通(37.65,
另外,从谌贺飞近10年的持股分析,其较喜欢布局热点。如2006年时其布局钢铁、能源公司(首钢股份、凌钢股份、滨海能源),2009年时布局新能源(拓日新能);2013年时布局手游(中青宝(22.000,
吴鸣霄:曾钟情ST股 坚持长线持股
牛散吴鸣霄持股周期比较长。从2006年一季报的数据算起,吴鸣霄有多只个股持股时间超过10个季度。其中,吴鸣霄有25个季度亮相慧球科技前十大流通股东,从2009年起直至今年中报仍继续持有。中房股份(7.51,
从吴鸣霄近10年持股数据分析,其早前较喜欢投资一些ST或者低价股票,不过近年风格有所转变,比如从2011年开始介入创业板市场,相继买入过乐视网、神州泰岳(10.590,
统计显示,从2006年一季报开始,吴鸣宵共现身过18家上市公司。武昌鱼(4.82,
吴鸣霄投资ST股,最典型的是慧球科技。2008年3月,吴鸣霄通过拍卖的方式以7400万元取得ST北生(9.68,
黄木顺:坚守地产股
牛散黄木顺的投资风格也偏向长期持股,不过其较为青睐地产、建筑类个股。2006年以来的近10年间,黄木顺共现身10只个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其中,泛海控股、中粮地产(11.87,-0.14,
从持股周期上看,除了地产、建筑类个股,其余个股黄木顺均持股不超过3个季度。所有个股中,黄木顺持股最长的是泛海控股,其自2006年第二季度入驻其前十大流通股东,随后长线持股,总体上不断加仓,最初时持有694万股,至今年中报时,持股量已高达1.39亿股,按泛海控股第二季度末的收盘价算,其持股市值超过20亿元。泛海控股实际控制人为卢志强。
除了泛海控股,黄木顺还长期坚守北方国际。2007年第三季度,黄木顺新进北方国际第三大流通股东,持有805万股;不过黄木顺随后总体上一路减持,至2013年第四季度时,仅持有130万股;2014年起,黄木顺已从北方国际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消失。
沈付兴:快进快出
牛散沈付兴近几年的持股绝大多数为一个季度,短线快进快出,也有部分个股其持股两个季度,而持有3个季度的仅有天龙集团(34.580,
而在今年8月1日,上交所[微博]发布公告称,因存在异常交易行为,对沈付兴的账户限制交易,自8月3日至11月2日不得买卖在上交所挂牌交易的所有证券。值得注意的是,沈付兴的上述账户位于中信证券(13.78,
上交所的限制交易,使得市场对沈付兴的关注度骤增。但事实上,从2013年开始沈付兴就活跃于A股市场。2013年三季度,其现身4家上市公司,按当季末收盘价算,其持股市值仅为1亿元出头。但今年半年报时,沈付兴现身的上市公司增至20家,同样按当季末的收盘价算,其持股市值高达21亿元,较2013年三季度增20倍。当然这种对比可能不一定非常合适,因为不能排除其中间再度投入本金。
沈付兴擅长出击热点。比如2013年三季度,其现身的4只个股中,有3只为当时热门题材上海自贸区概念股,包括上海物贸(11.00,
另外,重仓出击是沈付兴的操盘特点之一。如在2014年第四季度,沈付兴重仓押注能源股,当季现身的9只个股中,有5只能源股,包括恒源煤电(5.61,
沈付兴还会重复买卖看好的个股。如上海自贸区的主题,其在2013年第三季度炒作过后,2014年第二季度卷土重来,重新买入上海物贸与华贸物流。创业板个股恒信移动其也买入过两次。另外,沈付兴所买的个股多为中小市值个股。
张正委:分散投资 结伴沈付兴
A股的一些牛散常会有共同进退之举,如今年中报时,张正委就与沈付兴共同现身多只个股。张正委因在今年7月份举牌荣华实业(5.29,
证券时报记者查阅A股近十年的上市公司股东名单发现,张正委于去年第四季度才现身上市公司,当季买入重庆钢铁(3.16,
从今年第二季度张正委的持股情况分析,其投资手法较为分散,不会重仓某一只个股,这一点与葛卫东有所不同。张正委今年二季度买入个股高达23只之多,按二季度末的收盘价算,其合计持股市值超过26亿;但张正委对单只个股的持股市值较为均衡,大部分个股的持股市值以数千万元或一两亿元居多;其中,荣华实业遭其举牌,持股市值最多,有3亿元。
另外,张正委去年第四季度偏重于周期股,所现身的4只个股中,有3只为钢铁、煤炭、电力等周期股,另1只则为深天马A。而今年半年报的持股则较为分散,概念方面,涉及锂电池、京津冀一体化、参股金融等,行业上,也分散于化工、汽车、医药生物等逾十个行业。
张正委的持股还有一个特点,有多只个股是其与另一牛散沈付兴共同现身。包括澳柯玛(5.68,
吕剑锋:青睐创业板股
牛散吕剑锋则较为青睐创业板个股。从2006年以来,吕剑锋一共现身过34只个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其中有17只为创业板个股,占比一半,比例远较其他牛散多。不过,从今年一季度以来,其投资重心已转向沪市,最近两个季度持股绝大部分为沪市个股。
从时间线上看,创业板于2009年10月30日正式推出,而吕剑锋早在2010年二季度就开始押注创业板个股,买入了数字政通(21.330,
不过从今年一季度开始,吕剑锋大幅减少对创业板个股的配置,当季仅现身舒泰神(28.800,
从持股时间来看,吕剑锋的操作并无明显特点,有的仅持有一两个季度,有的持有四个季度,甚至更长;如舒泰神,其总共现身11次前十大流通股东,于2011年第四季度首次进驻,今年一季报还持有158万股,为第五大流通股东。
从行业上看,吕剑锋对创业板的医药生物个股较为偏爱,总共现身过翰宇药业(17.030,0.19,
赵建平、沈浩平、刘世强:各有偏好
其他牛散中,也有不少值得关注。
赵建平自2006年以来均活跃于A股,每年均现身不少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即使2008年的大熊市也不例外。近10年来,其现身前十大流通股东的上市公司达到100家。风格上看,赵建平喜欢操作中小市值个股,上述100只个股中,创业板中小板个股合计多达70只,而且其持股时间较长的个股多为创业板中小板股,如佛慈制药(13.00,
沈浩平则因今年半年报现身中国核电(9.16,
刘世强则喜欢投资TMT个股。其近10年来共现身19只个股,按申万一级行业分类,这19只个股中,计算机行业有9只之多,占比近半,通信行业也有1只个股。其中,启明星辰(24.78,-0.32,
总结:牛散的进退之道
总体上看,各牛散财富惊人,如葛卫东二季度末的持股市值高达百亿元。从投资手法上看,则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单从行业属性来看,有的押注金融股,有的坚守地产股,有的青睐软件股,有的潜伏军工股。从个股的风格来看,有的钟情ST股,有的喜欢买创业板股。从持股时间来看,有的快进快出、追逐热点,有的长期持股,甚至蛰伏数年。
但是,无论风格如何,有一点比较重要,就是不少牛散懂得进退的时机。例如谌贺飞虽然大涨行情总是没吃完,但提前退出总能让其躲过熊市的调整。吕剑锋投资创业板也是如此,虽然提前退出,但也回避了后期的暴跌。而吴鸣霄虽然长期持股,但进入时机较好,选择一些个股在低价时买入。
另外,普通投资者也应注意,并不是每位牛散都值得跟风。一些操盘风格较短线的牛散,如沈付兴,其风格快进快出难以捉摸;而对风格偏长期坚守的牛散所持个股,也需仔细分析其基本面。但是,牛散可供投资者借鉴的,或许应该是其进退之道等操作手法,而非具体的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