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作为此轮股市的最大风险敞口——场外配资清理已近尾声,然而,股权质押也是市场不可忽视的风险之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自上周开始,部分上市公司开始按照监管层要求对股权质押情况进行自查。
“监管层要求所有上市公司一个个进行排查,解除风险。”上海一家负责股权质押业务的券商人士向记者表示。
在A股剧烈波动下,股权质押部分标的大幅折价。华泰证券(14.19,
16日,多位券商人士也向记者表示,股权质押风险有限。“质押率低,而且风控部门随时监控,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风险。”一家上市券商人士表示。根据记者了解,主板的质押率在50%左右,中小板40%,创业板30%。
事实上,股权质押风险可控不仅仅因为较低的质押率、严格的风控,大股东自身采取多项自救措施也是保障措施之一。9月以来,就有不少上市公司股东采取补充质押、提前解押、停牌等自救方式。
券商自查股权质押风险
16日,记者从多家券商了解到,监管层正要求上市公司进行股权质押情况自查,以防范其中风险。“从上周开始,每家上市公司都要对股权质押情况进行自查。”上海一家券商人士告诉记者。
一家券商投行人士也表示,早在暴跌之时,监管层就已对股权质押情况进行相关了解。“让每家上市公司上报大股东股权质押的情况。”
部分券商人士表示,之前有进行过自查,不过近期尚未接到通知。“7月,监管层要求我们上报股权质押情况,不过最近还没有接到通知。”一家上市公司高管告诉记者。
尽管股价频频暴跌,但多位券商人士认为,股权质押风险并不大。
“我们内控体系很严格,风控部门每天都在监控,每周还有监测周报,每笔情况我们都了解,上面还有足够的预警线。所以对我们来说,风险并不大。”华中地区一家上市券商相关人士表示。
不过在股市震荡之下,8月以来多家进行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已出现大幅折价。如浙江金科(18.600,
多种方式规避平仓风险
事实上,股权质押业务尚未对股市资金面形成实质威胁,部分原因在于上市公司大股东不断通过补充质押、提前购回、购回再质押或停牌等多种方式进行自救。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9月以来,就有近20家上市公司公布了补充质押的公告。
9月15日,旭光股份(6.05,
金固股份(16.80,
此外,中超控股(14.55,
“除了补充质押物,也有通过过桥资金提前购回以解除风险。”上海一家中型券商人士告诉记者。
8月31日,新宝股份(13.92,
9月14日,聚光科技(22.660,
睿洋科技的资金或来源于三日前的股权再质押。9月11日其向浙商资管质押1800万股。三天后,睿洋科技提前购回1060万股并解除质押。
睿洋科技这种先解押再质押的方式并非个例。华业资本(10.22,
此外,仟源医药(20.270,
(编辑:巫燕玲,邮箱:wuyl@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