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投资杂谈杂谈 |
一位朋友给我写了这样的留言。因为这个问题比较具有代表性,也跟我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有关。所以放上来公开说一下。顺便引申一下。希望您不要介意。
价值守望者老师:您好!我是北京的工薪层市民,52岁,浏览了您的文章很受启发。银监局出台的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新政会否影响银行的投资价值?以10年以上计,我应当投资招商、民生、兴业银行还是中国平安?盼望您的回复。
首先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就是千万别叫我老师。我的年龄应该比看我博客的大多数人都小。这个称呼真的受不起。您以后称呼我网名就可以。
然后再来说说具体的投资问题。这个大叔或者阿姨从说的话里看出是对银行有一些了解的人。不过大部分股民对自己投资的公司只是知道一点皮毛,甚至完全不了解。好多人买几块钱的菜都得挑挑拣拣的,但是买几万几十万的股票却看都不看,听到个小道消息就杀进去了。不出事等什么?事实上我个人认为,90%的投资问题都是因为对自己的投资对象不了解造成的。比方说有的投资别人的小公司。别人只是跟他吃个饭喝个酒称兄道弟一下,就敢把大笔的钱砸到人家公司,自己甘愿做个小股东。这样的结果往往就是——看着人家大股东左一套房右一个车地换,但是当你要求分红时,人家告诉你,亏损。你一查,还真是亏损。不了解对方人品,对公司的运营情况一无所知,所有控制权都交给人家大股东,结果就是如此。还有温州和鄂尔多斯放高利贷那些人。高利贷的钱投到什么项目上了?有没有抵押?抵押物有没有亲眼见过?这个项目将来靠什么盈利?这些问题都没搞清楚。随便被一忽悠就把几百万砸进去了。现在风险都显现出来了,开始着急了。还有那些追涨杀跌的散户同志们。知不知道你买的公司做什么产品?销量如何?未来发展前景如何?财务状况如何?靠什么盈利?影响股价涨跌的因素有哪些?最近有没有什么新闻?真实影响如何?这些事情不了解个大概,买股票是要杯具的。
不了解怎么办?查呗。可以问证券公司的客户经理(如果他连一些基本的东西都搞不懂,果断换券商),可以去一些高手经常出没的网站或者论坛问(鼎级或者雪球之类的),也可以自己百度。比方说这个理财业务新规的问题。先查查原文,看看究竟是“不让发理财产品”还是“限制理财产品的投资对象”。再查查招行之类的表外资产有多少。再自己想想这个新规对于银行的表外资产影响有多大,不难得出结论。
至于这几个股票该买哪只的问题,要看这笔钱是用来做什么的。如果是为了自己养老准备的,或者跟这个同等级别的孩子上大学钱/买房子钱/看病钱等等,我强烈不建议买股票。不管一只股票是多么的低估,多么的有价值,它短期的走势跟这些可以毫无关系。比方说香港上市的绿城中国(3900)。在2011年股价6块多的时候人们就嚷嚷它有价值。那时是4倍市盈率。结果在2012年,利润增长60%的情况下,股价最低跌到2.9,差不多一倍市盈率!今年又涨回了15。先亏50%,再挣150%的过山车,拿着自己的活命钱去赌,谁都受不了啊。所以如果是养老钱,一定要搞一些保本的东西。像我前两天在《一个稳赚不赔的长期投资品种》写到的中行转债,持有到2016年绝对不会亏本。这样的东西,虽然在牛市来了涨幅不会特别大,但是拿着能放心不少。如果不是养老钱,只是想买个收益率高一点的东西来长期投资的话,个人觉得平安更好一些。详细情况以前讨论过。
然后再说一个关于投资的观点,就是不一定挣得越多越好。特别是这种养老钱。当一个新股民,买入一个股票之后赚钱了,是不是好事?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您——不是。这样的赚钱,就相当于一个人进了赌场之后赚大钱。赚大钱之后,有一小部分人选择离场,但是绝大部分人的反应是,自己太她妈牛逼了。觉得自己这么牛逼的人照这个样子操作再过几年就超过巴菲特了。然后无一例外,接下来就是投入更多的钱,甚至抵押房子借上亲戚朋友的钱去满仓操作。07年好多人就是这么死的。所以只要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牛市时跟上指数,熊市时不要亏本,就能战胜99%的投资者。
最后的最后,说一点最重要的。投资的决定,一定是要自己经过自己的思考之后做出来。网上电视上搞股评的人千千万,包括我这种业余的在内,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为你自己腰包的钱负责。07年喊出“买了中石油一辈子不用愁,买了中石化一辈子不用怕”的沙黾农坑了几十万的股民。但是人家沙老只是沉寂一段时间而已。最近新股民多了,又开始站出来忽悠。他什么都没损失,但是几十万股民的血汗钱就这样没了。所以股市中能为自己钱包负责的只有你自己。别人可以影响你,但是千万不能看着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
就写这么多。希望能帮到一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