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口与经济

(2023-06-07 09:45:26)
标签:

财经

这几天看书《人口峭壁》,作者是国人丹特丹特是人口学家,不是经济学家。

中文出版是2014年,书中数据是2013年前的。

书的主题是人口与经济。因为作者不是经济学家,关于2014年后的预测错误非常多。

 

书中有中国人口和经济的内容,但我今天说的与丹特的不同。

 

对美国人口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婴儿潮”,一个是“回声潮”。婴儿潮是人口出生数量明显增加的时期,回声潮就是婴儿潮的下一代。

 

这里我借用“婴儿潮”和“回声潮”概念,来说中国人口和经济。

 

中国的婴儿潮1962-1975(出生人口数大于2000万)共14年,人数34,629万。年均人数2474.人口峰值有两个,一个是1963年的2787万。一个是1968年的2772万。我们知道因为历史原因,1963年有特殊性。我认为应该以1968为峰值符合统计规律。

 

中国的回声潮1981-1999(出生人口数大于1900万)共19年,人数41,617万。年均人数2190.人口峰值1987年的2550万。

 

在《人口峭壁》书中,作者认为中国没有回声潮。看上面数据,婴儿潮截止1975年,回声潮开始1981年。相隔5年。这五年我们知道也是一个特殊时期。如果历史上没有这个特殊时期,我认为丹特是对的,即中国没有回声潮。

 

而事实上是有明显的人口缺口。我认为还是有回声潮。而这个五年特殊,对中国经济有多大影响,就为后面的预测产生巨大的影响。

 

由于美国有详细的人口及经济统计数据,作者丹特总结出几个人口与经济的重要规律:

 46岁为消费最大,中国婴儿潮消费在2008-2021。峰值在2014

 

购房最大支出在37-41岁,中国婴儿潮购房最大支出在1999-2016。峰值在2005-2009年。

 

中国回声潮比婴儿潮晚19年,回声潮消费最大在2027-2045。峰值在2033

回声潮购房最大支出在2018-2040。峰值在2024-2028年。

 

从以上数据看,消费在2022-2026年是低潮期。今天大家肯定有深刻的感受。我在前面的视频说过,不采取我的经济政策,需求收缩是短则3-5年。

 

购房支出1999-20162018-2040,只隔了2017年一年。由六个钱包接续上。但因为回声潮年均人数比婴儿潮少了284万,按比例少11%。且回声潮收入不如婴儿潮(相对于房价),可以推测,购房量将下降约20%。这正好符合中国这两年的现实。也就是说,不论政策如何鼓励或抑制,房地产的购买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即今天房地产销售量下降,根本上是人口决定的。而开发商肯定没有读过《人口峭壁》这本书,还在人口巨变的时期大量造房子。不读书害死多少开发商啊。

 

前面是我们都知道的情况。以后会怎么样呢?学经济学就是要预测未来的经济。

 

中国婴儿潮最大消费在2008-2021年。这些年发生过什么经济事件?

2007年股市创历史高点。上海综合指数,6124;深圳成分指数19600。比2008提前一年。

2021年房价创历史高点。与人口数据正好相同。

婴儿潮消费峰值在2014年,股市2015年创历史次高点:上海综合指数,5178;深圳成分指数18211 。比2014推迟一年。

 

假设中国有回声潮一代,根据上面的数据,

 

回声潮消费最大在2027-2045。 峰值在2033

 

我推测(时间节点误差一年)

 

2027年股市创高点。

2045年房价创历史高点。这个推测有问题,下面再说

回声潮消费峰值在2033年,股市2033年创次高点。

按此预测,看视频的人以后有三次发大财的机会。提前恭喜大家。

 

为什么不预测股市创历史最高?前面讲过理由,回声潮年均人数比婴儿潮少11%;而收入不如婴儿潮(按房价比)。

按我的经济政策,大幅提高居民收入,股市在2027年创历史新高才有可能。

 

前面说2045年房价创历史高点。这里要说明:

我国在2022年,人口发生了一件巨大的事件,就是绝对数量开始减少。人口绝对数量减少,对房价是严重的打击。

80岁预期寿命计算,到2042年,婴儿潮人口开始剧烈减少

加上回声潮购房最大支出在2040

两个因素结合起来,2040年更可能是房价历史最高。

 

还有,人口绝对数量减少,新生儿数量锐减,新人口就业流向大城市。所以,上面说的房价历史最高,单指大城市。中小城市房价,将会不升反降。大城市房价涨的越多,中小城市房价跌的越多。大部分中小城市就像今天的鹤岗。

 

这个预测对吗?

除了上面说的回声潮是不是存在是个问题外,还有,《人口峭壁》这本书是美国人写的,作者对2014年后的预测都错了,我的预测能对吗?

最重要的是,当今世界百年大变局,按历史来预测未来,在大变局面前是不是很可笑?

 

经济学最讲究约束条件。条件不同,结果不同。下一期视频,我再讲我国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及在什么约束条件下,我上面的预测才会正确。敬请期待。

 

二〇二三年五月二十五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