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电影历史影评娱乐 |
1940年5月,德国法西斯的坦克炮弹已在西欧多国炸开,英国在外痛失盟友,军队节节败退,在内党派纷争,两党互相推卸责任。主张跟希特勒和谈的时任首相张伯伦被逼下台,66岁的温斯顿·丘吉尔作为执政党的替代品被推上首相之位。他因为之前“不堪入目的政绩”和不被看好的个人风格,特别是坚决抗战的政策,受到来自各方的质疑甚至反对,但他不妥协,想尽办法撤退被困敦刻尔克的几十万英军,保留有生力量,哪怕战火烧到家门口,也要跟法西斯战斗。最终,他赢得了全国的支持。
铺垫到此为止,附上几个链接,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更深入了解一下,当时英国这段内忧外患的“至暗时刻”。
决不投降:1940年英国战争内阁被认为与希特勒达成和平(百家号)
这一时刻,让温斯顿·丘吉尔成为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也是这一“时刻”,让加里·奥德曼捧回了自己的第一座奥斯卡小金人。
传记片最重要的就是对主人公的刻画,让他在平凡的世界中遭遇不平凡的经历,铸就不平凡的人生。同是安东尼·麦卡滕编剧的关于史蒂芬·霍金的传记片《万物理论》,给主演埃迪·雷德梅恩带来了近乎相同的奖项。
http://s10/bmiddle/002w6yjLzy7pHvI0xS1b9&690
《至暗时刻》的主要时间线是从1940年5月9日到5月28日,丘吉尔上台的第一个月。这里我们来看看小天狼星版的丘吉尔有何过人之处(加里·奥德曼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饰演“小天狼星”)。
形似
影片基本还原了丘吉尔当时的样貌——历史上著名的胖子,为此,加里·奥德曼增肥20斤不说,每天在片场还要化4小时的妆。丘吉尔说话经常会吐字不清,口音也非同寻常,加里·奥德曼专门请来歌剧老师和方言老师训练自己。还有丘吉尔的行为举止,生活习惯,他都尽自己最大可能去模仿。难怪剧组人员说,当上妆后的加里·奥德曼出现,他们甚至想要靠墙立正!
http://s2/bmiddle/002w6yjLzy7pHvJOuUpc1&690
神似
影片中,丘吉尔不是天赋异禀注定会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而是一个脾气暴躁,雪茄不离嘴,三餐不离酒的贵族臭老头子。他一出场就把新来的打字员骂哭了,因为她没有听清话也没有按照自己的习惯打字。丘吉尔当上首相让很多人都害怕,当时的国王乔治六世还要配合他的时间约见。
http://s13/mw690/002w6yjLzy7pHvLusOgfc&690
“抗战派”的丘吉尔跟“议和派”的哈利法克斯子爵一直是矛盾的焦点。前者坚决要让敦刻尔克的几十万英军撤回祖国,不惜抛出几千士兵当诱饵吸引德国法西斯的火力。前线加莱伤亡惨重,后者反复要求跟希特勒谈判换取和平。丘吉尔两次在战时内阁会议上怒怼哈利法克斯子爵,大敌当道,唯有一战。
http://s14/mw690/002w6yjLzy7pHvO1qm93d&690
平日里的丘吉尔时而风趣幽默,时而温顺体贴,终究是个有血有肉的人。当加莱陷落,前往敦刻尔克的民用救援船只还需要时间,德国对英的侵略迫在眉睫,哈利法克斯子爵以辞职为胁再提议和,丘吉尔终于让步了。尽管内心抗拒,但他还是不想成为孤家寡人。
加戏
“去民众那儿转转,让他们引导你。”这是丘吉尔担心继续坚持抗战得不到党内支持而不得不议和时,国王乔治六世给他的建议。第二天丘吉尔偷偷跑进地铁,结果不用想也知道,民众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感染了他,让他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http://s16/mw690/002w6yjLzy7pHvTF74jaf&690
栗子木查了一些资料,历史上丘吉尔确实经常“微服私访”,但1940年5月28日那天他到底有没有进地铁调查民意,还有待考证。无论真假,这一幕对丘吉尔的人格塑造绝对是加分项。一个领导人,无论多么远见、雄辩和果敢,最终还是要倾听民心,代表民愿。只有这样他才会获得最真实最广泛的支持。
当然电影《至暗时刻》加戏不止一点两点。比如打字员的哥哥困在敦刻尔克,丘吉尔知道后表现出的无力感:他本想救整个民族,却连自己打字员的哥哥也救不了吗?可前线浴血奋战的士兵们,又是多少人的哥哥!领导人,就是要在这样的矛盾中,做出选择。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http://s4/mw690/002w6yjLzy7pHvVK0VB73&690
电影从议院开始,从议院结束。开始时他们赶走首相张伯伦,结束时他们拥戴丘吉尔。短短19天,历史性的转变。
http://s3/mw690/002w6yjLzy7pHvXNQmmc2&690
2017年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敦刻尔克》刚好和《至暗时刻》无缝衔接。建议先《敦》后《至》的观影顺序,可能会对两部电影有更深刻的感受。以下附上栗子木关于《敦刻尔克》的影评,回顾诺兰大神如何讲战争故事。
栗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