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永生长篇小说《父子皇帝》序
沈天鸿
不知老之已至的吴永生,3年内接连写出由三部长篇小说构成的“唐史三部曲”:2011年5月出版的《杜牧外传》、2012年4月出版的《李白外传》,和已经进入出版程序,急
等我写序的这本《父子皇帝》。而且前两本发行得很好,出版社和作者皆大欢喜。他不怕写长篇,我却怕写序——前两本的序都是我写的,现在又要写第三篇,让我暗自庆幸只有“三部曲”的说法。
虽然都是历史小说,但《父子皇帝》与前两部不同,《杜牧外传》、《李白外传》都是个人史,《父子皇帝》则是国家史、社会史,并且是从封建国家结构的权力最高点皇帝来写的。而以皇帝为政治历史性小说的主要人物,小说的结构就势必是宝塔和蛛网相结合的结构(“宝塔和蛛网相结合的结构”这一术语是我杜撰的)。虽然写个人可以并且应该以个人折射其所处的历史时期,但与以君臣——宝塔和蛛网相结合的结构直接写历史(即直接描写其时的国家与社会以及各种人),难度要小一些的。据我所知,以君臣——宝塔和蛛网相结合的结构直接写历史对于永生是第一次,但永生写得似乎驾轻就熟,真的要对他刮目相看了。
历来对历史小说的定义是:历史小说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题材,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长篇作品则可以展示某一时期的生活面貌和历史发展的趋势。这类作品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都有历史根据,但容许适当的虚构。但近些年来随着历史电视剧的“戏说”成风,小说也出现了有历史人物名字而无历史真实性的所谓“历史小说”。戏说可以随心所欲地编故事,自然是写起来畅快淋漓,但离历史也就十分遥远了。永生是严肃的,认真的,创作以历史为依据,为写作《父子皇帝》唐玄宗唐肃宗,他做了大量的阅读有关史籍的准备工作。因此,《父子皇帝》是以忠实于历史事实和逼真的细节等手段,艺术地再现那段历史和社会概况的小说。当然,作为小说,它不同于历史著作,它有细节的虚构,有对事件的艺术夸张和必要的集中,有虚构的小人物同历史人物的混合,并且有小说所必须有的对人性的描写和揭示。总之,忠实于历史事实和艺术的创造,使得《父子皇帝》历史知识和启示性兼而有之。
在叙事风格上,《父子皇帝》也与前两部不同。前两部大概因为是写诗人杜牧、李白,而具有相应的诗的飘逸或凝重,相对散文化。《父子皇帝》则突出了小说的本来性质,即:说。是在说故事,说人物,说历史。亦即直接叙事。
直接叙事的作品,要吸引人就得经营好所叙的故事。故事吸引人的方法很多,但离不开的是戏剧性。《父子皇帝》以韦后弑君,欲效法武后做女皇,李隆基面对危局力挽狂澜开篇,就深得戏剧性之秘辛。
再一点是在书写历史和历史人物时,没有忽略经营故事的重要性的《父子皇帝》,也没有忽略人性的重要性。突出人性内涵,注重历史中个人命运和心灵的历史,才能使所写的历史故事不仅仅是历史书中的历史,也才能使属于文学的小说真正成为小说。过去的说书人流泪,是替古人的命运担忧,而现在的历史小说(不包括那些伪历史小说)的读者,关注的不再仅仅是古人的命运,要打动他们,必须有个体的甚至是多个个体的丰富而复杂并且具有个性的人性。《父子皇帝》在这方面用力颇多,书中的父子皇帝及其他人等,因此避免了类型化的脸谱,甚至有时会让人觉得,皇帝也本是个血肉凡人。
显而易见,《父子皇帝》的人物及其个性、人性是在错综复杂并且残酷的权力斗争中显示的——美国剧作家奥尼尔曾经说过,唯一值得写的主题,是人类在其光荣的、自我毁灭的斗争中的永恒的悲剧。唐玄宗虽然贵为皇帝,虽然他是创造了大唐盛世的皇帝,他的命运也仍然是悲剧。《父子皇帝》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种斗争为什么是“光荣的、自我毁灭的”,为什么是永恒的悲剧,这就是每一个卷入斗争的人,都是被隐藏在他们后面的力量推动,不得不卷入,虽然有时看起来似乎是他们主动卷入。
附带说一下:《父子皇帝》这部小说写的其实不止两个皇帝,它描写了公元710年至762年唐王朝的五位皇帝。五十二年五位皇帝,其中一位是创造了唐之盛世的唐玄宗,由此可知的确有精彩可看,而且也可见出作家选材的眼力。
真诚地祝贺永生完成了三部长篇小说构成的“唐史三部曲”。这是一个大工程。
等我写序的这本《父子皇帝》。而且前两本发行得很好,出版社和作者皆大欢喜。他不怕写长篇,我却怕写序——前两本的序都是我写的,现在又要写第三篇,让我暗自庆幸只有“三部曲”的说法。
虽然都是历史小说,但《父子皇帝》与前两部不同,《杜牧外传》、《李白外传》都是个人史,《父子皇帝》则是国家史、社会史,并且是从封建国家结构的权力最高点皇帝来写的。而以皇帝为政治历史性小说的主要人物,小说的结构就势必是宝塔和蛛网相结合的结构(“宝塔和蛛网相结合的结构”这一术语是我杜撰的)。虽然写个人可以并且应该以个人折射其所处的历史时期,但与以君臣——宝塔和蛛网相结合的结构直接写历史(即直接描写其时的国家与社会以及各种人),难度要小一些的。据我所知,以君臣——宝塔和蛛网相结合的结构直接写历史对于永生是第一次,但永生写得似乎驾轻就熟,真的要对他刮目相看了。
历来对历史小说的定义是:历史小说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题材,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长篇作品则可以展示某一时期的生活面貌和历史发展的趋势。这类作品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都有历史根据,但容许适当的虚构。但近些年来随着历史电视剧的“戏说”成风,小说也出现了有历史人物名字而无历史真实性的所谓“历史小说”。戏说可以随心所欲地编故事,自然是写起来畅快淋漓,但离历史也就十分遥远了。永生是严肃的,认真的,创作以历史为依据,为写作《父子皇帝》唐玄宗唐肃宗,他做了大量的阅读有关史籍的准备工作。因此,《父子皇帝》是以忠实于历史事实和逼真的细节等手段,艺术地再现那段历史和社会概况的小说。当然,作为小说,它不同于历史著作,它有细节的虚构,有对事件的艺术夸张和必要的集中,有虚构的小人物同历史人物的混合,并且有小说所必须有的对人性的描写和揭示。总之,忠实于历史事实和艺术的创造,使得《父子皇帝》历史知识和启示性兼而有之。
在叙事风格上,《父子皇帝》也与前两部不同。前两部大概因为是写诗人杜牧、李白,而具有相应的诗的飘逸或凝重,相对散文化。《父子皇帝》则突出了小说的本来性质,即:说。是在说故事,说人物,说历史。亦即直接叙事。
直接叙事的作品,要吸引人就得经营好所叙的故事。故事吸引人的方法很多,但离不开的是戏剧性。《父子皇帝》以韦后弑君,欲效法武后做女皇,李隆基面对危局力挽狂澜开篇,就深得戏剧性之秘辛。
再一点是在书写历史和历史人物时,没有忽略经营故事的重要性的《父子皇帝》,也没有忽略人性的重要性。突出人性内涵,注重历史中个人命运和心灵的历史,才能使所写的历史故事不仅仅是历史书中的历史,也才能使属于文学的小说真正成为小说。过去的说书人流泪,是替古人的命运担忧,而现在的历史小说(不包括那些伪历史小说)的读者,关注的不再仅仅是古人的命运,要打动他们,必须有个体的甚至是多个个体的丰富而复杂并且具有个性的人性。《父子皇帝》在这方面用力颇多,书中的父子皇帝及其他人等,因此避免了类型化的脸谱,甚至有时会让人觉得,皇帝也本是个血肉凡人。
显而易见,《父子皇帝》的人物及其个性、人性是在错综复杂并且残酷的权力斗争中显示的——美国剧作家奥尼尔曾经说过,唯一值得写的主题,是人类在其光荣的、自我毁灭的斗争中的永恒的悲剧。唐玄宗虽然贵为皇帝,虽然他是创造了大唐盛世的皇帝,他的命运也仍然是悲剧。《父子皇帝》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种斗争为什么是“光荣的、自我毁灭的”,为什么是永恒的悲剧,这就是每一个卷入斗争的人,都是被隐藏在他们后面的力量推动,不得不卷入,虽然有时看起来似乎是他们主动卷入。
附带说一下:《父子皇帝》这部小说写的其实不止两个皇帝,它描写了公元710年至762年唐王朝的五位皇帝。五十二年五位皇帝,其中一位是创造了唐之盛世的唐玄宗,由此可知的确有精彩可看,而且也可见出作家选材的眼力。
真诚地祝贺永生完成了三部长篇小说构成的“唐史三部曲”。这是一个大工程。
前一篇:太监忠奸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