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忠奸论


太监忠奸论—中国封建王朝的太监,似乎与封建帝制同休戚,共命运的,不可小觑。据史料记载:它起源于先秦,成制于东汉。最初的太监是齐桓公的宠臣“寺人貂”,寺及阉人,他是“自宫”的。由此可见,太监的发明权不是帝王,只是帝王认为这样的“忠诚”难得,因而强力推广并持久的运用。各朝太监都有不同的故事,但最负盛名和恶名的都出现在大明,最负盛名的是郑和,他七下西洋,其丰功伟绩震古铄今;最负恶名的是魏忠贤,他贪赃弄权,迫害忠良,“人神共愤”……然,“忠贤不死,大明不亡”,这八字含金量极高!他辅佐熹宗七载,制定了很好的朝制,国家尚称稳定。他最大的错误是杀害忠臣左光斗,引起朝臣尤其是桐城藉重臣愤怒,因此背上了恶名,这是他和熹宗始料未及的。崇祯即位,逼死忠贤并废除“盐矿”二税,以致发不出军饷,将相离心……死前,大太监王化淳(?)说:若忠贤在,国事不会如此。崇祯悔愧,令厚葬魏忠贤遗骸(拙著《大明巡抚吴用先》有感)
前一篇:观电视剧《花千骨》五首
后一篇:长篇小说《父子皇帝》序沈天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