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喝子背后的故事(第一章·童年花絮7)


摸 蚌 遇 鳖
家乡的双溪河,阳春三月是摸河蚌的最隹季节。每当这时候,我们几个小同学就伴着鸭群扎猛子,摸河蚌。河蚌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能长珍珠的大河蚌,俗称“河瓦”;一种是小长蚌,煮熟剥开后能当盐勺使用,俗称“盐挑肉”。盐桃肉比河瓦肉好吃,我们侧重于摸盐挑,当然遇到河瓦也不轻易放过,没有盐挑,它也是好的。祖父说:蚌肉是好东西,凉性,明目清心,又能熬饥。我最喜用红辣椒糊爆炒的盐挑肉,能当饭吃……
摸河蚌很安全,几乎没有危险,偶尔指头被它夹一下,也是有气无力的,不觉得痛。只是有一次,我无意间掏了一个鳖窝,那两斤重的老鳖出水面时狠狠地咬了我一口,痛入骨髓。直到现在我还谈鳖色变,不敢捉鳖。由于特痛,只好把手上的老鳖放入水中,它蹬腿就跑。同学们为我惋惜不已,我自然也懊恼,却不敢再捉它。祥贵说:“不忙,待我来!”只见他大人样地用双手合击水面,发出一阵闷闷的击水声。这一招叫“打鳖鼓”,据说鳖们听到这种声音就耳聋眼花,失去反抗能力,如功夫练成,鳖们招架不住就会乖乖地浮出水面,束手就擒,或许是祥贵年龄太小,功夫不到家,那鳖竟“黄鹤一去不复返”了。上岸后,我抱着血淋淋的手指给祖父包札,很是气恼。但祖父却说;“鳖不捉也好,它是鼋将军(鼋鳖同类),有救驾之功呢。”接着就对我讲了个故事,说是明初朱洪武和陈友谅大战鄱阳十八载,一次朱洪武的战船木舵扇散了,帆船顿时失控,在湖中乱打转。这时就有一只大鳖侧身咬住舵杆,起到舵扇作用,朱洪武亲眼所见,脱口封鳖为“鼋将军。
此说似乎很有依据,因为一个很长的时间内,江西老表都不吃鳖,偶然捉到,也要在它脚趾上串个铁环,放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