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百无一用是书生,安有缪斯慰寂寥?
“死矿”的日子,百无聊奈。我对小高说:我们结伴翻越地岭山,看看太白游览过的平天河,再下山看看青阳的方介石矿,好吗?小高说:翻地岭一上一下来回有70多里路,摩托车只能抵达山脚,这样也有60多里,你行吗?我说没问题,我现在的身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小高同意了。到了地岭山下,小高把摩托车放在熟人家,我们就开始登山。始而山势较平缓,后来越走越陡,有几处是用手掰着竹木爬上去的。看得出,这是一条失修的古道,是贵池到青阳的捷径。两县以山脊分界,立有界碑,从石刻上看,这界碑很有些年代了。平天河的源头位于贵池界内,小高指着山沟说,这就是平天河遗址,久睛干凅。只有雨天才形成水流 。我哦了声又问,据说当年李白就是在这里,和你的远祖高霁老先生休憩喝酒,是吗?小高说:不错,可惜我今天忘记带酒,不然,是可以陪作家喝几杯的。我笑道:不急。我们抓紧时间下山吧。看了矿再喝酒不迟。
青阳方介石矿区大得惊人,四山都有矿,一眼望去,全是白花花的世界。一条条索道犹如巨龙系在半山腰,上上下下的矿车沿着索道络绎不绝。走近了才看清矿石之好,像汉白玉似的 ,照得我眼睛都睜不开。我心想:都说青阳的方介石是全国仅有,石门矿区也只有泰鼎矿能勉强匹敌,此言信之不虚了。青阳矿区之行,我们心中都有了某种不祥的阴影。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我们的矿石想畅销,绝对不是短时期的事。第二天,小高又用摩托车带我游石门(村)石门也是四山环抱下的一块小盆地,村中道路蛛网密佈,民居是徽式结构,状如城堡。据说是高霁手书的“桃花坞”大石刻宛在,它给这里平添了几分历史的苍桑和文化氛围。值得一提的是,在进“门”之前,两峰对峙下那条进村车路极其险竣,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小高说:当年太平军进军至此,不敢冒险,铩羽而退。
剧作家何修进山了。记忆中,他是和上海老金不期而遇的。老金来主要是看矿,其时他与金东纸业集团已达成了某种默契。何修主要是谈与我合作电视剧,想把杜牧的故事搬上荧屏,问我对此有无兴趣。我说,我对小杜是景仰的,他是晚唐杰出诗人,也是一个好官。他主政池州关心民间疾苦,兴水利修大堤;敷扬文教,选拔人才,尤其是抑制豪强,剿灭江匪山贼,保一方平安,深受民众喜爱。同时,他又是一个情种,其多情风月的一面,也足可敷衍成书。何修说市黄梅剧团也在写这个戏,但是,他们还是依据老话,把杜牧在黄州纳的小妾李氏带到池州,由此与杜牧大妻爭风吃醋,风生水起,这样写恐怕不妥。我说把黄州的戏放在池州写,当然不妥。杜牧爱酒,与黄公酒店主过程甚密,不如让他与黄公的女儿杏花,直接发生关系,这样,杜荀鹤是杜牧的私生子之说,也就顺理成章了。何君击节赞赏,说这么一来全局就活了。他要我据此写出六集电视连续剧初稿。我说:分镜头的写法我不习惯,我还是按沈默君(著名作家.电影《渡江侦察记》编剧)的路子写。何君说,你直写就是,技术上由我处理。后来,我就在这个草棚里拉出六集初稿。何修分镜时有所增添,形成八集。
何修把这个本子送呈文化局讨论,不期其主要创意被黄梅剧团剽窃,当时的池州市文联主席也承认这件事。由于市领导不想拿钱拍电视剧,倾向上黄梅戏,致使这个本子遭人剽窃还胎死腹中,我当然很气恼。2010年,我在此基础上重新调整思路,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杜牧外传》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终于一炮打响。后来,文艺出版社社长朱寒冬先生对我说:池州方面有人写信到省委宣传部,举报《杜牧外传》部分史料与历史不符,要求封存此书。部长亲自找了朱寒冬,被朱挡回。朱说;作为小说,只要重大历史事件不违背史实,其生活细节允许虚构,否则就不成为其艺术作品的小说了。部长这才首肯。由此可见,池州的部分文人实属无行,分明是剽窃了别人的劳动成果(创意)却猪八戒倒打一钯,欲置《杜牧外传》于死地,其用心何其毒也!
(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