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水喝子背后的故事(长篇连载·楔子)
(2015-09-29 09:15:00)
像大多数弄潮人一样,父亲早年骂我们的习惯用语有三子,即“水胖子”“胖大肚子”和“水喝子”。尤其是水喝子,父亲生气的时候骂,不生气的时候也骂;大事大骂,小事小骂,无事也骂,简直成为他的口头禅了。俗话说,有压迫就有反抗。在我看来,有过失挨骂乃可,无故挨骂甚是气人;更何况所骂的这“三子”指的都是淹死鬼,是弄潮人顶忌讳的,难道个中人的父亲明知故犯吗?难道他真的恨我这个儿子、咒其早死吗?我觉得憋屈,问母亲。童养媳出身且在农村长大的母亲也不明其故,她只是说打是疼,骂是爱,别跟你大计较。我当然不满意这样的解释和安慰。母亲说,你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我也不知晓。你还是问叔父们吧。
上世纪水上合作化运动初期,一艘荷载二十吨左右的木帆船,需按排三个半船工。因此,我们这艘由父亲辛苦半生,多方告贷而建成的能装载二十一吨的木帆船,适合这个定员标准,父亲就乘机把他的两个弟弟(二叔三叔)和我母亲接上船(母亲算半个工),由此结束了他们的农耕生涯,进而成为新中国的一名航运工人。但是,搞船是个无底板交易,篷篙纤橹,其操作方式也不尽一致,父辈们为此可没少吵嘴打架,过于激烈时还对簿公堂,让执政的大队长们一决是非。大凡这时候,好心的领导会各打五十板,溥衍了事。但也有极个别居心叵测者,乘机挑拨是非,反而使父辈的矛盾更激化。“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可惜父辈不明白这个道理。到了晚年,都拿退休工资了,每当这时侯,叔父们会对我说:得亏你大打了船,让我们都成了工人,你大不简单。我笑笑说:历尽劫波兄弟在,他是家中老大,有这个义务。叔父们也就说:是的是的,搞船无底板,没有不吵嘴的……
言归正传。对于水喝子这段公案,叔父们是怎么看待的?哈哈,说破你可别笑死啊(待续)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