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河流览:刘禹锡~~《乌衣巷》(6)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地俗语称乌衣巷。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东晋时,王、谢是贵族集团的首领,一度主宰了东晋王朝的命运,其地位之崇高,身份之显赫,离皇帝也只有半步之遥了。但这半步是不能逾越的,否则便是乱臣。刘禹锡这首诗写得很含蓄,大抵是感时伤事,慨叹当年显赫一时的王、谢贵族,其家道迅速中落。诗人没有直接描写这种“中落”,而是运用曲笔,用“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暗喻王、谢后人是如何变士为庶的。沧海桑田,世事无常,一个沉重的话题就这样被诗人轻描淡写,昭然而揭。这首诗昭示的人世哲理和艺术成就都极高,好像已收入小学语文读本。据说当年大诗人白居易看到此诗后“掉头苦吟,叹赏良久。”白居易为人居傲,不轻易论诗。杜牧刺池州时曾邀请他参加江南诗会,他却借故推辞了。他对李商隐的诗推崇倍至,读《锦瑟》时竟失态地说:下世让我做他的儿子吧。由此可见,白居易也倾向哲理诗,这也许是他诗歌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