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开元十三年(725),大诗人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首来金陵。在这花柳繁胜之地,温柔富贵之乡,很快陷入囊空如洗的窘境。一日在“秦淮酒家”独酌,见一绉妓领着操琴盲者近前就唱……诗人心有所动,心想我既然是以名取胜,何不就从此处入手呢?于是返回客栈,奋笔疾书……
在歌馆舞榭,李白为歌姬写新词,翩翩舞影里就唱出《长干行》:
妾发初覆额,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长干行》迅速在古都流传,传遍了大街小巷……
歌姬们纷纷解囊,请大诗人喝酒,盼望他为歌馆多写些新诗。
李白陶醉了,整日泡在温柔乡里,喝酒,调笑……但他还是清醒的,他小心地护持自己的初夜——尽管他还不知道自己的初夜属于谁?
在此种场合,李白也常常思念段七娘。他想着有七娘在身边,自己该不会这样放荡吧?!也只有在这种场合,他才有悔意,悔不该拒绝七娘的示爱……
情随境移,李白的那点“护持”是徒劳的,在一个可人的小歌姬家里,他喝多了,推金山,倒玉柱,“泡焦面”似的瘫了下来……
小歌姬就陪了他一宿。
史传,这是李白的“一夜情”,也算是外遇。其实,李白此时尚未成亲,说“外遇”是不确切的。那究竟叫什么呢?接下来的称谓恐怕就不那么文雅了……
李白很兴奋,他代小歌姬写下《杨叛儿》:
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
何许最关情,乌啼北门柳。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博山炉里沉香火,双烟一气凝紫霞。
此诗一出,金陵城又为之纸贵。那个无名的小歌姬,顿时在业界成为大歌星。
的确,《杨叛儿》是好诗,是李白诗集中不可多得的好诗!一千三百多年前的诗人,竟运用现代电影中才有的“蒙太奇”手法,叙述了这桩本来就不怎么光彩的男女情事。在这里,诗人以“杨花”比小歌姬,非常恰当;以“乌”自比,且这只“乌”是“隐”在杨花里,是别人难以发现的“乌”,真是妙极!以“双烟一气”比男女合壁,也是神来之笔。博山炉盖上有两个透气孔,从孔里冒出两缕烟气袅袅上升,终于凝聚在一起了。气犹如此,人岂能拒?我本是天涯卖笑女,你也是落魄文人身;你这会又喝多了,走不了,不在我这里过夜又待如何?一切顺理成章,李白不自然而然的献出了自己的初夜。但他毕竟是诗人,是大诗人,他升华了男女主角的人格,他在这个较冷的冬夜,体验到人性的温暖。后人,只会赞美这种感情,而不会亵渎。
歌妓为谁?可能是段七娘,也可能就是杨叛儿,还有可能是未名的情人,不得而知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