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这首小令咏叹怀想,意境优美,脍炙人口,历来为后人所推重。《唐诗三百首》笺注:发端一片亡国之恨!确实,大唐帝国到了杜牧时代已露出下世的光景了。朝堂上是宦官当道,皇权失控;朝臣内部“党争”不已,大伤元气;外有战乱,内有贼盗,这些都令诗人忧心如焚!当然,诗人的本意不是指责商女,她们要生存,不唱不舞怎么能活下去?诗人是借商女发端,诗锋直指那些醉生梦死的朝臣……要说明这个问题,只能诠释“后庭花”了~~这是一株什么样的奇花呢?相传此“花”是南朝亡国之君陈后主所“植”,全称《玉树后庭花》,其词、曲、舞又为另一亡国之君隋炀帝所酷爱,竟步了陈后主的后尘。由此看来,一首诗连亡两个封建王朝,真令人触目惊心!查《魏晋南北朝隋诗》,作者陈后主收录三首为《三妇艳词》《临高台》《陇头》,独不见此首最著名的“后庭花”;由此可见此“花”是剧毒,人们吓得连看的勇气都没有了。笔者是在浩瀚的野史中发现的,诗不长,七言六句如下: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惟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不能否认,这首诗写得文彩飞扬,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其文学品位是很高的。相传隋炀帝兵下江南,陈后主束手待俘,他还陪着贵妃张丽华观看此舞。张丽华便看便给情郎写信。后面一句未写好,隋大将韩擒虎就冲进宫……做了俘虏的陈后主对炀帝说,张贵妃的信还没有写完……令人不快呢!他不为亡国痛,仅为美人没有写好的信惋惜,真是绝代昏君,绝代情种!
|jVM&R2s
无独有偶,紧步后尘的“难弟”隋杨广沉迷此“花”似乎更有过之,他在《大业》计划彻底破产后,便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背叛他的部下要杀他,他照样喝酒赏“花”,说天子有天子的死法,朕宁可死于宫女之手。于是下了最后一道圣旨,要最受他宠爱的萧妃取出白绫溢死他~~这种“视死如归”的表现,在皇帝中也是罕见的!写《李白传》时,我认为《霓裳羽衣曲》的传世代价太大,几乎亡了大唐帝国;今反观此“花”则前者又属“小巫”矣~~因为“大巫”是以牺牲两个王朝的代价来祭奠的离伤!这份沉重,如何估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