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对策
(2014-04-20 20:17:37)分类: 教育科研 |
师幼关系是教师和幼儿在教育教学和交往过程中形成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它蕴涵着教育的因素,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关系”,也是一种具有情感色彩的人际关系。
1.教师应正确定位自己在师幼关系中的角色
(1)建立师幼相互信赖和接纳的新型师幼关系
为了建立有效地师幼互动关系,教师首先要转换角色。要改变传统师道尊严的旧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教师可用观察、测量、谈话、资料收集等方式了解每一个幼儿的特点。教学时,针对幼儿不同的特征和需求给予不同的课程要求和期望,多角度去肯定幼儿的学习表现。在了解个别差异的同时,应该用尊重、包容去面对每个幼儿。对幼儿持肯定、接纳的态度,不仅能缓解幼儿内心的紧张,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而幼儿则对教师表现为尊重、信任,积极配合教学。
(2)突现幼儿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幼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应当多使用发问、激励、引申及接纳的积极语言,增进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行为,真正达到师幼双向沟通。
(3)充当好“父亲”“母亲”的角色
2.处理好教师与幼儿相互尊重的关系
(1)创设平等、自由、宽松、和谐的环境。
孩子年龄越小越需要情感上得抚慰和关心,幼儿对于想亲近的教师更乐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有了烦恼困难也愿意倾诉,对于批评建议也更容易接受。教师要从站着要求、指令和指导幼儿逐步过渡到蹲下来和幼儿平等交流,更多地关注幼儿的情绪、情感和需要;做幼儿的大朋友,对幼儿的任何要求应积极给予反馈和应答,使幼儿能轻松愉快、无拘无束地投入日常活动之中[3]。
(2)关爱幼儿,帮助幼儿消除戒备心理
3.创设丰富的情感氛围,让幼儿充分感受愉快的情感互动
(1)对幼儿的关爱
“关爱”,就是使幼儿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关怀、消除幼儿对教师的顾虑,给幼儿带来自信、安全、信任感。教师对幼儿的关爱不仅仅是单纯的一个微笑、拥抱、鼓励就行了,不管是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小事中,还是在其它的事情中,作为教师应该把对幼儿的关爱渗透到其中的过程中,真正的做到用心照顾幼儿,走进幼儿的心灵,和幼儿进行情感的交流与互动,让良好的师幼关系无处不在。
(2)最大限度的理解、宽容幼儿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自治能力有限的幼儿来说,有缺点、有过失是在所难免的。我们不仅要看到幼儿的可爱之处,还要接纳幼儿的不足,更要宽容幼儿的“破坏”行动。在实习期间,我清楚地记得那一幕:有一次在玩玩具的时候,我们班的安安把其他小朋友搭好的积木房子推倒了,当老师走过去的时候,他已经在搭新房子了,他还说三角形的房子不容易倒,当老师问他你会搭刚才小朋友搭的房子么,安安脸唰的红了,知道自己错了,不应该推倒小朋友的房子,很快的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搭新房子了。老师并没有批评他,之后老师告诉我们:幼儿在探索过程中,也许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如果我们以宽广的胸襟宽容、理解、欣赏和支持幼儿,我们就能使他们在获得尊重、信任的同时,培养探索兴趣,增强自信心。
(3)教师要掌握沟通技巧,与幼儿愉快的交流
教师要建立双向的良好沟通,首先,要增强自己的沟通能力,如信息的理解、反馈的方式、媒介的运用等;同时要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沟通和反应能力,先学习听懂别人的话或问题,接着试着去了解他人的感受,再是学习表达和反应。学习沟通和反应能力应是师幼间建立良好互动关系最基本的先决条件[5]。
幼教工作者都知道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把幼儿看成具有自觉主观意识和独立人格的主体。这就是要求教师在与幼儿交往过程中充分尊重幼儿,把自己和幼儿摆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6]。幼儿间发生纠纷时,可以让幼儿自己解决,而不是由教师一味的说道理和教训;教师还可以组织集体讨论,创设平等和谐的民主气氛,并鼓励幼儿各抒己见,在平等对话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师幼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