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西夏泉女——李翔
元代“至元通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四体字铜钱,经过专业学者的比对研究,认为该铜钱上的文字分别为:上-八思巴文“”-至[ji],下-八思巴文“”-治[ci],右-察合台文“”-通[tong],左-西夏文“”-宝[pa],即分别使用八思巴、察合台和西夏文三种文字音译“至治通宝”四个汉字,钱币另一面则是汉文“至元通宝”。
西夏文里有用于表示“通宝”的“”(宝)字,但在此枚铜钱上,与其它文字一样,也采用了音译字,而非意义字。
四个民族的文字,共同铸造在一枚钱币上读汉文译音,体现出元朝统治者在统一中国后,极其重视治理多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发展。
这枚四体文字的元代钱币,为什么显示着“至元”和“至治”两个年号?在元代统治时期,曾经两度出现过“至元”年号:一个是在公元1264年至1294年,世祖忽必烈执政时期;另一个是在公元1335年至1340年,执政者是顺帝妥懽帖睦尔。然而“至治”年号则是公元1321年至1323年,是英宗硕德八刺统治时期,在两个“至元”年号之间,钱币上出现“两个年号”有待于学者们进一步深入历史研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