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2025-07-10 18:04:04)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涉猎”“刮目相待”等文言词语的含义,积累文言词汇。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文言文简洁凝练的语言特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文章脉络,理解孙权劝学的原因、方法和效果。通过分析人物语言,体会孙权的劝说艺术和吕蒙的学习态度,提升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魅力,体会古人劝学的智慧和艺术。学习本文运用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的方法,尝试运用对话描写进行写作。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古代劝学文化的内涵,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思考学习的目的和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孙权劝学的原因、方法和效果。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体会孙权的劝说艺术和吕蒙的学习态度,理解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设想】

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文中三个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可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分角朗读、复述课文、改编原文等。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吴下阿蒙”与“刮目相看”两个成语的意思及出处,导入《孙权劝学》。

二、作者作品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著作甚多,主要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本书按时间先后叙述史实,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借鉴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三、认识三个人物:

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陈寿评孙权:“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曹操评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

吕蒙(178-219) ,东吴国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鲁肃 (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

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四、背景资料

    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军后不久,周瑜病死。鲁肃代替周瑜领兵。同时刘备的势力不断扩大。为了增强东吴实力,孙权劝吕蒙多学习。

五、听读课文,强调字词及朗读:

详见课件。

六、课文翻译: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小组内互助解决,解决不了的,师生互助。教师要讲解强调重点词语。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学官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比起我来怎么样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议论,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和人分开一段时间,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

七、思考理解:

1. 说说孙劝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2. 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3. 文中孙吕蒙、孙权、鲁肃三人各有怎样的个性特点?请简要概括。

4. 结合加点词,体会一下所表达的语气

  (1)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 )!

  (2)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称谓语分别属于哪种情况。

  (1)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八、拓展延伸:

1. 讨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是什么?在当今社会,我们该如何学习?

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总结。

九、作业布置:

1. 以“劝学”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运用对话描写,阐述你对学习的看法。

2. 搜集古代劝学的名言警句,制作书签或卡片,与同学分享。

3.完成课后及练习册练习。

4.预习《说和做》

 

课后反思

本教学设计以新课标为指导,通过多种教学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语言实践中提升语文能力,在情感体验中感悟劝学智慧,在思考探究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