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2025-07-10 18:04:04)孙权劝学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涉猎”“刮目相待”等文言词语的含义,积累文言词汇。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文言文简洁凝练的语言特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文章脉络,理解孙权劝学的原因、方法和效果。通过分析人物语言,体会孙权的劝说艺术和吕蒙的学习态度,提升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魅力,体会古人劝学的智慧和艺术。学习本文运用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的方法,尝试运用对话描写进行写作。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古代劝学文化的内涵,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思考学习的目的和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孙权劝学的原因、方法和效果。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体会孙权的劝说艺术和吕蒙的学习态度,理解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设想】
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文中三个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可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分角朗读、复述课文、改编原文等。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从“吴下阿蒙”与“刮目相看”两个成语的意思及出处,导入《孙权劝学》。
二、作者作品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著作甚多,主要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三、认识三个人物:
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陈寿评孙权:“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曹操评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
吕蒙(178-219) ,东吴国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鲁肃
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四、背景资料
五、听读课文,强调字词及朗读:
详见课件。
六、课文翻译: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小组内互助解决,解决不了的,师生互助。教师要讲解强调重点词语。
译文:
七、思考理解:
1. 说说孙劝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2. 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3. 文中孙吕蒙、孙权、鲁肃三人各有怎样的个性特点?请简要概括。
4. 结合加点词,体会一下所表达的语气
5.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称谓语分别属于哪种情况。
八、拓展延伸:
1. 讨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是什么?在当今社会,我们该如何学习?
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总结。
九、作业布置:
1. 以“劝学”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运用对话描写,阐述你对学习的看法。
2. 搜集古代劝学的名言警句,制作书签或卡片,与同学分享。
3.完成课后及练习册练习。
4.预习《说和做》
【课后反思】
本教学设计以新课标为指导,通过多种教学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语言实践中提升语文能力,在情感体验中感悟劝学智慧,在思考探究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