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图形面积的复习》听课心得
(2012-12-20 21:26:06)
标签:
教育 |
《平面图形面积的复习》听课心得
余广武
2012年12月20日星期四在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附属小学听了一节《平面图形面积的复习》课。上课的是一名年轻漂亮的女教师。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附属小学采用的是五年制数学教材,我们听课的班级是五年级。这节课所上的内容可以说是对小学阶段平面图形知识的复习梳理。本课时的教学,从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入手,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图形卡片,并让学生说出面积公式。之后,教师让学生讨论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差不多用了一分钟,每个小组里面的学生分工在组时说公式的推导过程,继而指名学生汇报。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这几种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教师提问“能不能把一张带箭头的图把这五个图形联起来。在你们的学习单上把这些图形连起来。这些图形有什么联系?”学生花了约7分钟的时间独立画图,接着教师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整个讨论过程进行了1分钟。学生的汇报很精彩:他们把各种图形的关系很好地展现出来。可以看出,学生是用心思考的,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也相当不错。总结的时候,教师问:“我们用到很重要的思想方法,叫做什么?”生答:“转化。”进而教师说明:“新的知识和旧知识可以互相转化的。”并利用课件演示了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进一步看出图形是如何进行互相转化的。在学生谈本课时的收获之后,进行闯关练习。分三关进行闯关,第一关是基本练习,主要是训练有关于图形面积的一些判断。教师采用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让学生看题之后进行判断,判断时,教师让学生趴在桌上,用手势表示对或错。这样,可以检查学生完成题目的情况,也避免的一些学生滥竽充数。这一关还有一道是基本练习题目,让学生计算几个平面图形的面积。第二关是求一个钝角三角形的面积,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再提问校对。第三关是几道计算面积的题目,其中一道题是已知一个直角梯形的上下底和高的和,求面积,另一道是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些闯关练习,能有效地训练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对于一部分特长生来说,这种训练无疑是有效的。
本课时有以下几个亮点:一是重视知识的梳理。对于复习课,教师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设计教学环节,通过四人小组讨论,回顾了几种常见平面图形的面积推导的方法。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各个知识点的联系,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教师让学生自己在练习纸上画图,表示这些图形面积公式之前的联系。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回答交流,相互补充,逐渐完善。在这里,教师愿意留意较长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对于这种做法我非常欣赏!三是善于进行方法的归纳。教师让学生交流这几种图形的联系之后,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更高层次的方面上,指出数学知识之前是可以相互转化了,点中要害。还梯形通过变式,变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四是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强化训练。这种训练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生知识,也有利于学生数学问题。
本课时在教学设计上存在一些问题,可能是教师更多地提供练习的机会,因而在教材的处理上,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出现一些偏差。我个人认为,本课时应该把教学目标的侧重点定位在让学生经历对旧知识整理的过程中,重视知识梳理的过程,体验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并从中发现数学知识之间所隐含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这样一来,教学的侧重点就应该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总结。少一些解题,多一些辨析和思考。因此,在课一开始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公式的推导过程,制作关系推导及其联系图。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自己去整理这些图形的公式。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形成自己的见解,能为他们接下来的讨论提供素材。同时,避免像本课时教学中出现的讨论时间过少,讨论不够深入的问题。另外,从课堂上练习的情况看,对于几道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学生完成得并不好。教师只是帮学生校对答案,而接近全班一半的学生做错了,教师却没有关注这部分学生。这样会造成这部分学生对这些题目一知半解,不能真正掌握这些题目的解法。因此,我的看法是,减少训练题目的数量,对每一道练习题都要尽量让大多数学生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