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项目启动仪式有感
(2012-10-09 23:50:25)
标签:
杂谈 |
2012年10月9日上午9:00,广东省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项目启动仪式在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音乐厅隆重举行,出席这次启动仪式的有省教育厅李学明副厅长,国务院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老师,华南师范大学校长刘鸣教授,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院长肖建彬教授,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院长曾用强教授等专家,以及参加本次“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的教育专家、名校长、名教师培训对象近280多人。
会议由省教育厅师资管理处卢羡文处长主持。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学明致辞,李副厅长在讲话中指出,一是要充分认识实施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的意义;二是要深化改革,着力提高培训质量;三是要珍惜机会,高质量完成培训任务。李厅长说“能成为百千万人才培养对象相当不容易,要真正成为名校长、名教师路子还很长。”我想,要想真正成为名教师,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李厅长的话既是对我们提出了要求,也鞭策着我们要敢于面对困难,虚心学习,专心研究。
接着,承担本次培训任务的华师、广二师、广外艺三所大学的校长(院长)分别发言。他们对本次培训工作提出的自己的看法。华师校长刘鸣教授指出:“这次培训一是在培养理念上有所所变,不是培训与被培训的关系,而是提供服务与协助教师的理念转变;二是整合省内外、境内外、校内外的资源;三是建立可持续的、规范的、长期的体系。”广二师肖建彬院长在讲话中谈了“怎样才能成名?”这一话题,广外艺曾用强院长介绍了该学院的基本情况物办学特色,以及为本次培训做了哪些准备。接着,学员代表、理论导师代表、实践导师代表以及谈松华老师依次发言。
启动仪式结束后,11点多开始由谈松华老师开设讲座,题目是《教育转型中的校长和教师的使命》。谈老师的讲座主要谈了教育转型问题的提出,他由社会转型谈起,接着说说世界范围内发生的变革导致教育转型,其中谈到,由于世界的变革对教育的影响:包括对人的素质要求发生了变化;教育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一个领域,从而影响国家竞争力;信息网络化和教育信息化,提出了“中国教育信息化怎么推动教育改革”这样一个问题;以及知识革命和教育创新。然后,又谈了教育转型与中国基础教育的未来走向。主要有下面几点,一是从普及教育的机会公平转向有质量的教育公平;二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三是从学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四是从学科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最后,谈老师讲校长和教师在教育转型中的使命。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一是关爱学生,确立一切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职业理想;二是更新观念,确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新观念;三是终身学习,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提高专业化水平;四是探索创新,成为善用多种教育资源,善于教学组织指导,擅长教学教育专家。
听了谈老师的讲座,我有几点想法,一是在目标的体制下,如何评价一个人的能力?评价一个人的能力谁说了算?二是教育改革从宏观上讲是对头的,然而在实际操作上,有很多地方如何找到与中国国情的最佳契合点?当前,我们所处的环境,腐败不能根除,甚至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整个社会乃至教育研究者的诚信问题也是国人所诟病的,如何建构起一个诚信的社会是教育改革的前提之一;三是在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谈老师所举的几个特例,都是外国成功的案例。我思考的问题是,这些创新人才是由于他们所在国家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吗?还是他们本身就具备某种常人所不能具备的特质?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适当的土壤,也有赖于教育培养对象本身的灵性,二者缺一不可!如果我们一方面说要重视人才,鼓励人们敢于创新,另一方面研究者本身并不自由,没有独立的人格,他们在思考问题时总想着上级会不会开心,琢磨着领导的意图,他们是否还会创新?是否还敢创新?因此,我认为,不是我们的人才不会创新,而是他们缺乏一种安全的心理机制,这些导致一些人不敢创新的原因所在。培养创新人才固然重要,但是如何处理好培养创新人才与面向全体的关系?我们现在所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如何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让那些思维能力较强,有一定发展潜能的学生“既吃得饱,又吃得好”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谈老师讲到在命题上要创新,这本也是好事,可是对于大多数的农村教师来说,他们习惯了模仿式的训练方式,而且由于人所固有的懒性,他们也懒得去思考如何真正使学生想学、会学;因此,教师仍然后采取增加训练内容的方式,最终受苦的还是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