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前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对策

(2012-01-06 22:49:13)
标签:

教育

家庭教育是当今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话题。如何教育好子女,如何培养下一代,是每个家长努力在探索并为之付出行动的。作为一名家长,我们每天都在想着怎样采用什么方法培养好自己的子女。可是由于不熟知教育规律,采用了一些错误的做法,在不知不觉中,有些家长非但没有把自己的子女培养好,反而养成了小孩不少的坏习惯。一旦小孩养成了这些习惯,将贻误终身。在我看来,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有:

一、娇纵迁就型

一些家长不知道怎样教育自己的小孩,一味地迁就他们。小孩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也不想小孩的要求是否过分,是不是必要的。随着物质条件下提高,一些家长觉得花钱买东西给小孩,用不了几个钱,只要小孩开心,要什么就买会什么,久而久之,给小孩造成一个错觉:“我要什么,大人就会给我买。我想干什么事,大人都听我的。”因而为所欲为。除了买东这种事外,不少家长任凭小孩要什么就给什么,导致一些小孩形成挑食,任性,自我意识过强的毛病。

二、恨铁不成钢型

有一些家长眼中,对待小孩的教育就得严厉。他们信奉的是“严师出高徒”、“棍棒下出孝子”的信条。因此,在小孩犯错的时候,往往不管三七二十一,不是棍棒侍候,就是严厉训斥。也不管小孩的错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长此以往,不仅破坏了小孩的自信心,而且使小孩形成了扭曲的个性心里,对学习、对生活产生恐惧感。尤其是在一些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家长,甚至是幼儿园的学生家长。他们都以为“不要让小孩输在起跑线上”是真理,错误地以为“别人的孩子会的,我的孩子也应该会;别人的孩子不会的,我的孩子也应该会。”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层层加码,从不考虑自己小孩的接受能力、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我以为,不少学生逐步产生厌学的心里就是他们的家长给造成的。在我身边的一些家长中,大致有这么两类:第一类是超前教育。一些家长在小孩读幼儿园的时候,看到别人的孩子都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了,就想当然地认为别人的孩子会了,我的孩子也应该会,所以当看到自己的孩子还不会时,就会急躁,心烦,面对小孩正常的错误气急败坏,动辄训斥。我有一个朋友,前几年,他的女儿刚读幼儿园中班时,老师出了一道练习题:7—(    )=5,小孩没办法做,小孩的母亲就说了:“这么容易的题目,你2+5等于7会算,7—5=2也会算,这么简单的题,你怎么就不会算了?你咋就这么笨呢?”当时我正好在场,我笑着对那位当母亲的说:“在你看来,这是一道很容易的题,当初,你像你孩子这么大时,你可能也觉得这是一道很难的题目。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小孩所面临的问题。”其实,确实像我说的那样,上面的题目是一道需要逆向思维的题目,在幼儿阶段,他们的思维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要想让他们反过来想,是很不容易的。教材的编者充分考虑到儿童的认知规律,到一年级学习了数的组成和分解,加法的意义等知识之后,也出现上述的题目,这是很有道理的。第二类是越位教育。一些家长以为小学的知识自己都懂,教小孩没问题。因此,在小孩做作业的时候喜欢坐在旁边指指点点,美其名曰辅导。殊不知,这样的“辅导”比不辅导强得多。也是在一个朋友家里,小孩刚上一年级,做作业的时候,家长就坐在旁边,小孩每写一个字,家长就不停地说:“这个字写不好,那个字歪了。”搞得小孩无法专心做作业。我镇有一位老师曾经在她的教学叙事中也谈到类似的事情,说她的一个学生,每次老师布置作业时,这个学生都不愿动笔,而是在那傻坐,老师走到他身边,提醒他做作业,他拿起笔之后,不敢做,而是望着老师,老师跟他说:“写呀!”他这才写,每写一道题他都要看老师一眼,问:“老师,对不对?”后来,这位老师了解到,该是学生的家长平时在他做作业时,都是跟在身旁,而且,每做错一道题,就要打一次。搞得这个学生不敢做题了,因为对于他来说,做了就意味着可能挨打,不做倒可能不会挨打,学习的兴趣无从谈起。

三、放任型

四、专制型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