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辽代木构建筑之薄伽教藏殿

标签:
杂谈 |
这次再来华严寺主要是为了再看看中国八大辽代木构建筑之一的薄伽教藏大殿。
薄伽教藏殿位于下华严寺后院,登15级台阶即见此殿。“薄伽”为印度梵文的译音,佛的意思。薄伽教藏殿,是佛教经藏的殿堂,保存有辽代塑像、石经幢、楼阁式藏经柜及天宫楼阁。辽重熙七年(1038年)建,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面积2665米。单檐歇山顶建筑结构严谨,形制稳健。深五作双抄,梁架折平缓,檐柱升起显蓍,出檐深远,是我国传统的木骨结构与斗拱相结台的建筑。整个建筑结构严谨,比例适当,犹存唐代建筑,是我国辽代殿堂建筑的优秀遗构。
殿内,古味浓郁,森严肃穆。大殿中央,三尊大佛瑞座莲花座上,为佛教中的三世佛:过去、现在、未来佛。殿内,还保存有31尊辽代塑像。这些塑像描绘佛祖给弟子们讲经说法的场面。弟子,供养童子、胁侍菩萨聚精会神、虔诚听经。有些则微闭双日思索、领悟这些塑像刻画逼真,表情生动,造型优美,是我国古代彩塑中的珍品。其中,一尊胁侍菩萨.合掌露齿,刻画细腻人微。这尊菩萨上身微裸。头饰华丽,长辫垂肩,体态优美,丰满,光脚立于莲台之匕在流畅自如的衣饰飘带陪衬下.显出动人的形象,俨然是古代一名健美活泼的少女立于寺中。这座合掌露齿菩萨是大同华严寺薄伽教殿内的著名彩塑。
殿内斗八藻井等亦是辽代旧物,内槽彩画中所绘网目纹、三角柿蒂等辽代通行的纹样尚依稀可辨。四壁排列重楼式雕木藏经阁38间。后窗处,拱桥连结的木制天宫楼阁5间,楼阁雕工极细、玲珑精巧、富了变化,是国内现有的唯一辽代木构建筑模型,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被已故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海内孤品”。。藏经阁内,共藏经1700多函,18000余册。其中明代经书1700多册,还有清代一套“龙藏”,也是不可多得的上品。
1961年3月4日华严寺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91-44
P1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P17
P18
P19
P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