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山西好风光之南禅寺

五台山的南禅寺距离佛光寺50多公里,虽然名气不如佛光寺,但是它的正殿重建于782年(唐德宗建中三年),距今一千二百多年,比佛光寺还要早75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制结构建筑,堪称国宝。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禅寺坐北面南,规模不大,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寺院南北长60米、东两宽51米多,寺内现分东、西两院,有殿宇6座,除主体建筑大佛殿三间是唐代原物外,山门内的四合院中,东、西配殿,即建于明代的龙王庙和建于清代的观音殿、菩萨殿。东跨院全为僧房,也是明、清时期的建筑。这里也没有门票,游人更是寥寥无几。
大佛殿,为南禅寺主殿,外观秀丽,形体俊美、古朴。三间正殿高大雄伟,据实际测量,面宽十一点六二米,进深九点九米。方整的基台几乎占了整个院落的一半,大殿三间见方,单檐灰瓦歇山顶,全殿由由台基、屋架、屋顶三部分组成,共用檐柱12根,殿内没有天花板,也没有柱子,梁架制作极为简练,墙身不负载重量,只起隔挡的作用。屋顶重量主要是通过梁架由檐墙上的柱子支撑。檐墙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四周各柱,柱头微向内倾,与横梁构成斜角;四根角柱稍高,与层层迭架、层层伸出的斗拱构成“翘起”。即使梁、柱、枋的结合更加紧凑,增加了建筑物的稳固力,又使出檐深而不低暗,使整个大殿形成有收有放、有抑有扬、轮廓秀丽、气势雄浑的风格,给人以庄重而健美的感觉。屋脊两端装饰着鸱吻。全殿结构简练,形体稳健,庄重大方,体现了我国中唐大型木构建筑的显著特色。
南禅寺中最著名的文物,是大殿里那几尊唐代塑像。除了甘肃莫高窟外,这些都是内地现存最早的佛教塑像,非常珍贵。殿内17尊唐塑佛像,仍然保持原貌,都是唐代珍品。殿内有一座佛坛,长八点四米,宽六点三米,高零点七米。塑像分布在佛坛上,整个佛像群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是一个动静结合,各具形态,生动活泼的场面,也是一个尊卑有序、各尽其职、和谐协调的环境。佛坐莲台,慈光四照,尊贵而端庄,严肃而安详,似在讲经说法。骑狮的文殊、坐像的普贤菩萨分列两旁,带着侍从和教民赶来恭听。大弟子阿难和迦叶,分立两旁,凝神注目,显得虔诚而恭谨,好似要把佛说全记在心上;胁侍菩萨戴璎珞,约宝环,亭亭玉立,容貌健美,耳若有闻,心似有思;护法天王,威武健壮,一边张目观察外界,一边侧耳倾听圣言。其余,仰望童子、撩蛮、佛霖等15尊塑像布满佛坛。这些塑像,姿态自然而若动,表情逼真似有神,丰满优美,夸张适度,衣纹简练准确,和谐流畅,一个个栩栩如生,同敦煌莫高窟唐代塑像如出一辙,给人以实感和动感。
据《中国文物报》报道,1999年11月24日晚7点左右,三名歹徒闯进南禅寺,将保管人员打伤捆绑起来,割断电话线,砸开佛坛的钢网门锁。大殿里的唐代佛像被当胸挖开,腹内宝物被偷走,文殊菩萨的后背也被掏开,其余几尊塑像同样受到破坏。唐代特有的两尊最美丽的“似宫娃”供养菩萨被锯断劫走,狮童塑像也从脚跟处被掰断劫走。可恨可恨!
P1 大佛殿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借用网上的图片一看殿内的雕像
P17
P18
P19
P20
P21
P22 山门
P23
P24
P25 山门
P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