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晓薇徐平,您们都好棒!

(2014-03-28 20:05:09)
标签:

转载

东瑞因小女的读后感和临摹插画而感动写下博文,真是考究,晓薇很荣幸!把作家为小女写下的文字搬回家留念珍藏!等她长大了看看一定回味、有意思。谢谢东瑞好友!

                         晓薇徐平,妳们都好棒!

 

                                              · 东瑞

 

  在网上认识晓薇,还是车书明老师推荐。到她那里探访,哗,每日一文,每评皆复,人气特旺,她的文章短小,喜欢摄影,花卉、风景、女儿、学校见闻、生活家常等,都是她的常见话题。她行文鬼马(粤语:风趣诙谐),幽默俏皮,不时有地方俗语插入,处处显示她的聪明过人,反应灵敏。“嘿嘿”两字已经成为她文字招牌。

    慢慢我们被她对她女儿(徐平)的态度所吸引。她那种对女儿当朋友般相处、关爱她、尊重她、鼓励她、与女儿一起成长的自然教育方式,触动了我当过老爸的最温柔部分。他平视徐平,徐平也不需要仰视她。这样的妈咪我们很欣赏。我几乎没少阅读。有一日当读到她女儿徐平的文章登在杂志而母女俩喜不自胜的时候,不禁也起了共鸣。想起了当年我们那读初中的小女儿海莹写《我的父亲》而令我热泪盈眶,想起了我们创办的《青果》曾经刊过一位小学生的文章,她的母亲乐得请一桌亲友饮茶,更想到我小学五年级在南洋报纸上发表文章也曾是那么欣喜若狂,于是联系好了,就寄些书和书签给徐平吧。原来的目的是鼓励她,也当我和瑞芬的一份关爱小学生的生日礼物,倒没料到徐平不但写了两篇读后感,而且还激起了她画画的兴趣。我想,这也跟晓薇的认真教导分不开。

 

 极度欣赏晓薇把女儿当朋友、重视鼓励的教育方式,我们以前也是如此走过来。不给孩子任何学业上的压力,让他们自由选择,成绩及格就好;小中大学,从来不要求他们挤名校,能多读就好,让他们有个值得回味的愉快的童年;技艺,从不强迫他们什么都学,自爱就好;儿子和女儿在中学会考都不怎么好,我们一样接受。我们对他们说:“我们会接受你们的任何失败,不只是接受你们的成功而已。这样才公平。”女儿说:“爸妈不给任何压力,就是最大的压力。”她从会考只是合格分数到考上香港最好的大学。放榜前我们有点紧张,她满怀信心地说:“你们不用看网络了,一定进的!”儿子从小学里的顽皮生、中一成绩的满堂红、《叛逆出猫党》里的失落男生到北大语言硕士、一直到可以做家长思想工作的受欢迎老师,无不证明当年的开放教育的开花结果。儿子尤其是不能忘记的是,当他小时候做豆芽梦、大了失恋时,都是母亲用温热的胸膛将痛哭的他拥入自己的怀抱。如今他常说:“缺乏鼓励的孩子,当然会反叛。”“教育孩子,以身作则最为重要。”我们什么都和儿女说,正如晓薇与女儿一样,无话不谈。儿子说:“家丑可以外扬!“当年令我们震惊,但细想哪有什么不对?我们喜欢把自己的缺点什么的都向他们敞开,不要老是在他们面前道貌岸然、摆出一贯正确的面孔。被重视的儿女,必然会孝顺父母,热爱家庭,珍惜机会和前途,分外努力。

 与晓薇的教育方式类似,使我们对她们这一对母女感到亲切。徐平选择了《长发为君留》和《老灰狗》来写读后感,令我不是惊讶而已,准确地说那是震撼了!前者是爱情题材,说的是纯洁专一的恋情,后者是生死题材,说的是孝道和亲情。都是比较大人的话题。小徐平批判现代人的不纯爱情,严厉批判现代人冷酷无情、抛弃父母,真是叫我们汗颜震惊!从而令我们对这样的母女,伸出一个大拇指!

 

           【以下请欣赏仅仅小六的徐平早慧的出色文章】

 

 

 

         《长发为君留》读后感

                         ·徐平 (小六)

   飘柔的长发是每个女性同志梦寐以求的,而长发也是女性的一大代表之一。

   文中女主角因为身患绝症,长期服药而脱发,他在自行了断前将之迷人的头发剪下了。男主角为了这把头发对她着迷,也因为这把头发,为她终身不娶。

   文章结尾令人百感交集,不知是该为女主角欣慰,还是该为男女主角的缘分感到惋惜,仅仅一年时间的交往就造就了这样深深的一份恋情,真是令人感动。(如今哪儿还有这么纯洁的恋情呀!)

【东瑞原作】

                  长发为君留(现代版)

                             · 东瑞

 

    每当有长发女子迎面走过,他总是十分注意;倘若眼目错失,一俟发现而那长发女子已匆匆自他眼帘飘然而过,他会赶紧驻步回望,徒留一丝惋惜,一丝惆怅。最好的是,对方与他同一方向并行,渐渐地对方如有神引,走入他的视线范围内。那时他就有一种此生已不枉活的感觉,象是上苍赠送了一件美丽的圣物给他。啊,那时,他会和那面前走着的长发女子保持一定的距离,一前一后走着,走着。当微风轻拂,长发女子的长发便轻飘轻摆,配以步伐的节奏,那长发左右柔舞、跳跃,他的心跳加剧,不相信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美的事物。一直跟踪她,一直到跟前的长发女子步下地铁口,被地平线淹没,为人潮吞噬。他恍然有所失,折回脚步。他对长发女子的痴迷真是与日俱增,简直达到疯狂的地步了。如患了一种热病,那个长发所包住的面孔,是美是丑,他已可忽略不计。有一次,在人行道走着,赶去上班,忽然,身后一种使用护发露的浴后清香如一阵小风向他扑来,他刚一愕,但见一个长发女子已赶上他,几乎跟他擦身而过,眼前的长发飘舞的美丽景象真令他惊心动魄,几乎窒息!也许是刚洗过,那长发不但蓬松柔软,而且发亮,富有弹性,由于她走得快,那一头长发一直在他眼前飘舞,令他穷追不舍,她拐了几次弯,每转弯,长发总是旋成一个圆,美得无以复加,令他心儿乱跳。这长发女子身材是多么骄人,身上也有许多上帝所赋予的圆,至少五六种性质不同的吧,他全没去留心。他跟踪她时,也一边痴痴地欣赏,一直目送她上大巴士才满心兴奋也浑身乏力地折回去,上班迟到,上班咭打下了赤字。

    他终于如愿以偿地交了一位长发的女朋友了!那是从一本杂志的征友栏上看到的,女子面容一般,只给人善良的感觉,但那头长发感觉上好美,好黑,好软,好长。仅凭这一点,就令他写了好几封动人的信给她,赞美她的长发。

长发少女跟他拍拖了一年。他虽属「长发迷」、「长发狂」,人却颇规矩,没有过分亲昵的举动。每一次分手,她在前,他在她身后,为了亲吻她的那动人的长发。他只是轻轻地搂抱她。

    一年后,长发少女突然疏远了他,不但换了工作,也搬了家,改了电话。他为寻觅她而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知她得了病,住在医院一个多月了。有天他没通知她,悄悄去探她,他看到那五六张病床上,其中一张躺着一个正熟睡着的少女,心中吓了一跳。那陷入枕头的头颅竟光光滑滑的,寸草不长!是什么病让她变成这样的?他黯然离去,百思不得其解。

    几天之后,传来少女自杀的死讯。她给他的遗书上写着:「……大量服药是要脱发的,我一早就全部剪下了,赠送给你。原谅我,我的病不能好了,先走一步。朋友,你会永远想起我,当你嗅起那一束长发时……」他伤心欲绝,收起柔柔长发,竟是终生不再娶。

          《老灰狗》读后感

                        ·徐平(小六)

    我喜欢动物,更喜欢狗。

    我喜欢关于狗的一切,关于狗的小说、故事、玩具、文具······如果有提到狗的,我都会多看几眼。近日,我晚上做完作业,多余的时间看了《一百分的秘密》,此书中的《老灰狗》这篇文章。

    文中的老灰狗很是令我感动。虽然,这些写狗的故事我看多了,但都不具有生活的真实性。而这篇文章卻读得出这只老灰狗的感情。

    牠在临死前奔波五十余里只为了与母亲相伴,畜生都有对母亲的浓浓的爱,更何况人!是谁,将生自己养自己的父母唾弃?是谁对自己重病在床的父母不闻不问——是人。

    我们中的一些人连畜生都不如!

   这篇文章带给我的,更多的,是欣慰,是惋惜。

【东瑞原作】                      老灰狗

                               · 东瑞

 

    灰狗开始衰老的那一年,我还是个十八岁的少年。可是关于灰狗的历史,镇上的老人家却无一不晓。孩子们也都知道:不知多少年代以前,小灰狗和母狗是从五十公里外的小城被人带来的。母狗无疾而终,狗主感念它一生忠于职守,依然用车载了牠的尸体,运到那小城外的山上把它葬了。那时小灰狗对那掩上的土哀嚎,终日不食,颇伤心了一段日子。

    几年过去,灰狗长大了。前些年开始衰老。最惨的是自从狗主迁移到大城市后,老灰狗就成为丧家犬。我看到牠常趴在人家篱笆外乞讨,眼神凄然。有时候也看到牠满街东奔西跑,却总是垂头丧气的,而身子越来越瘦了。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牠,吓了一大跳。老灰狗已不大走动了,浑身剩下皮和骨,牠长时间蜷缩在街道的弯角,一动不动,像已死去。人走近时可以看见牠那双凄然哀伤的眼睛。

    一个清凉的午后,小伙伴告诉我,老灰狗举止有些异常,牠整日都在镇上走动,几乎逛遍了所有大街小巷。我们都预感到牠是死期已近,准备找一个死亡之地。

    我们跑出去,终于远远地看到牠衰弱的身影。牠见到我们,呆了一呆。不久就开始狂奔,我们在背后紧跟。不知哪儿来的力量,牠不疲倦,我们也没有累的感觉……直到人迹渐稀、商店渐多,我们才知道已进入五十里外的那个邻近山城。

    老灰狗穿过热闹的街市,一径向后山奔去。我们喘大气尾随牠身后。

    山荒凉,只有稀落几株小树。幸是雨后,天气不热。老灰狗在一个隆起的土堆伏下来,好久才起身。牠开始用足扒土,渐渐挖出了一个足以躺身的坑,然后躺下去,我们看到牠已软瘫,仿佛真已死掉。我们强忍住激动给牠身上加土……,直到土堆成一个大馒头。小伙伴和我默然对望,惊讶于第一次做这么残忍的事。忽然,小伙伴指小土堆一侧那个大土堆,看我,我看了看又望向他。

    我们都依稀记起了老人家说的小灰狗的来历。那大土堆里葬的正是老灰狗的母亲。

 

 

   

0

前一篇:身边人的故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