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第一卷第一部11-25)叙事概述(完)
(2019-05-20 20:21:04)
标签:
文化 |
(概述:罗斯托夫伯爵的长女,17岁的薇拉,在家中的地位实在不美妙。大人不待见,在客厅被母亲下了逐客令,来到休息室,她没能善解人意,却横加干涉,惹得小弟弟妹妹们也讨厌她。为什么?不会做人?对父母的严厉管教似乎心存怨恨,对活泼可爱的弟弟妹妹看不惯,又爱管弟弟妹妹的闲事,指手画脚。
两个多年密友,伯爵夫人,还有鲍里斯的母亲安娜-米哈伊洛夫娜公爵夫人,在客人暂时离去后,凑在一起,大诉衷肠,啦私房话。伯爵夫人安富尊荣,也知家计艰难,难乎为继。但是,她更看重贵族的精神。似乎很羡慕密友安娜的抛头露面,四处奔走,出入豪门。而安娜却大吐苦水,哭穷。一则破落,贫穷无奈,二则为了儿子的前程,只有不顾闲言碎语,硬着头皮四处求告。但是,她也骄矜,“露味”,“白昼骄人,暮夜乞怜”,“完全忘记了她为达到目的而遭受的凌辱。”。)
(概述:
离罗斯托夫伯爵家的命名日午宴还有两个小时,安娜-米哈伊洛夫娜公爵夫人抓紧时间,带着儿子鲍里斯去别祖霍夫伯爵家里登门拜访。名为拜访,实则摸摸底,探虚实,分杯羹.。
和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携板儿去求见凤姐有得一比。这两部文学巨著在这一点上有相似之处。引出人物,发展故事。
刘姥姥身边有个板儿,一路上千叮咛万嘱咐!看这一对母子!母亲对儿子眷眷之心,也是一千个不放心啊!母子俩究竟忍受了多少屈辱与白眼?但是,鲍里斯很明戏,屈辱是屈辱,但更在乎因此得到什么。
瓦西里-谢尔盖耶维奇公爵,与安娜-米哈伊洛夫娜的公爵夫人几乎怀着同样的心思,都来到奄奄一息的老伯爵家里:谁才能继承那么大的一笔遗产呢(仅仅拥有的农奴就有四十万!!)?不能拱手让人!不惜巧取豪夺!)
(概述:
皮埃尔因为参与贵族子弟的恶作剧被逐到莫斯科,他到了家,别祖霍夫伯爵家的三位小姐(表妹)冷淡他,皮埃尔见见他的父亲别祖霍夫伯爵的想法被婉拒。瓦西里公爵来了,他更直接下令不许皮埃尔去见老人。皮埃尔只有把自己关起来。
鲍里斯来了,与皮埃尔闲扯一通,鲍里斯又撒谎一片。皮埃尔虽然不关心遗产,但是也不是对来来往往的人没有一点点猜度。
安娜-米哈伊洛夫娜终于看了“叔叔”别祖霍夫伯爵,装的一脸悲伤,心里转的是别祖霍夫伯爵死后如何分得一杯羹。)
(概述:
安娜-米哈伊洛夫娜四处求告,大都得手。儿子鲍里斯当了军官,置办军装的钱又到手了。伯爵夫人送给她700卢布。
伯爵夫人善良,真情流露,一听到密友遇到难题,拿不出500卢布给儿子置办军装,就动了恻隐之心,出手大方。公爵夫人安娜-米哈伊洛夫娜工于心计,虚伪透顶了。
500卢布,也许是700卢布,在罗斯托夫伯爵家,并不是多么了不起的一笔钱。但是,在伯爵家里,夫人向丈夫讨要钱的过程,则是十足的贵族气派,妻子说我需要一笔钱,丈夫有求必应,刻不容缓,让下人去办,不容下人迟疑解释,而且一定要新纸币。要的不解释,给的问也不问,两个人似乎不好意思提到“钱”字,漫不经心,很撒慢……)
(概述:命名日宴会从下午四时开始。最尊贵的客人最后到场。玛丽亚-德米特里耶夫娜-阿赫罗西莫娃很有个性:率性自然,全没有贵族的虚礼。她一进门就骂男主人是“色鬼”,叫活泼任性的娜塔莎为“我的哥萨克”,“
近卫军军官,谢苗诺夫兵团的军官贝格中尉,讲究实惠,与其他客人谈话,算计如何养家,当什么兵挣钱更多!
皮埃尔有点露头青?早年间俄罗斯吃货?上流社会人情世故,懵懵懂懂啊!)
(概述:宴会上争论战争了,俄罗斯有没有必要参战?伯爵夫人的堂兄申申发表了不必要参战的言论,骠骑兵上校不满,他激动不已,说话很狂热,罗斯托夫伯爵的长子,小青年尼古拉热烈响应,玛丽亚-德米特里耶夫娜-阿赫罗西莫娃也浩气满怀,给以声援。
娜塔莎不甘被忽视,与彼佳一起要搅场?宴会气氛为之一变.争论战争利弊的唇枪舌剑戛然而止..
“伯爵夫人惊恐地问道,但她凭女儿的脸色看出她在胡闹,”
“大多数客人都望着长辈,不知道应当怎样应付这场恶作剧。”
“
“大家不是对玛丽亚-德米特里耶夫娜的回答觉得好笑,而是对这个女孩百思不解的大胆和机智觉得好笑,她居然有本事、有胆量这样对待玛丽亚-德米特里耶夫娜。”)
(概述:莫斯科,罗斯托夫伯爵家的命名日庆祝宴会,作者用了9节文字。从和平过渡到战争,安德烈公爵,尼古拉,鲍里斯,将走向前线。这个宴会传达了俄罗斯当时贵族上流社会的满满的“正能量”。
午宴结束。玩纸牌,青年人唱歌,然后是跳舞。罗斯托夫伯爵来了兴致,“老夫聊发少年狂”,跳起了青年时代的舞蹈,赢得众宾客及仆人的围观喝彩。
索尼娅因为爱着尼古拉,对插进来的公爵小姐朱莉吃了醋,气哭了。比索尼娅小两岁的娜塔莎看破了她的心思,倒来劝慰她。)
(概述:
别祖霍夫伯爵第六次罹患中风病。围绕这个奄奄一息的人,争夺遗产的阴谋紧锣密鼓的进行。瓦西里公爵,与公爵大小姐的交谈从试探,步步深入,直至道出主题:遗嘱在何处?现在修改,或者干脆焚毁,还来得及!
皮埃尔来了.他是应召而来的.弥留之际的老伯爵要见他.他由安娜-米哈伊洛夫娜引导着.到自己的家,看望昏迷中的父亲,却由不过沾亲带故的人带领(个子高大、长得肥胖的皮埃尔,他低垂着头,顺从地跟在安娜-米哈伊洛夫娜后面——),从后门进来,又有鬼鬼祟祟的人在附近躲躲闪闪.他任人摆布,这看似很滑稽.其实,这正是老伯爵中风不起之后,皮埃尔在这个家中的真实的尴尬的处境.只是今天特殊:上上下下的各色人等,都为他让路.“好像此刻无须获得许可就能走进这个房间了”.
皮埃尔呢,“他要和行将就木的父亲见面”,居然在马车里睡着了!叫干什么就干什么,“由此看来,非这样不可,”“非这样不行,别无他途”,“一切都非如此不可,”“这一切理当如此。”“他暗自下了决心,认为必须这样行事,为了要今天晚上不张皇失措,不做出傻事,他就不宜依照自己的见解行动,务必要完全听从指导他的人们的摆布。”。理应如此,本该如此,只能如此,只好如此,不过如此.如此如此,而已而已.皮埃尔内心平静如水,完全无动于衷.)
(概述:
皮埃尔眼中所见:弥留之际的伯爵:还有话说,但已无奈!“这次相会持续了两分钟,皮埃尔心里觉得这两分钟好像一小时似的。”“那脸上终于露出了一种和他的仪表不能并容的万分痛苦的微笑,仿佛在讥讽他自己的虚弱无力。皮埃尔望见这种微笑,胸中忽然不寒而栗,鼻子感到刺痛,一汪泪水使他的视线模糊了。病人面向墙壁,被翻过身去。他叹了口气。”------皮埃尔终于动了恻隐之心!
(概述:公爵的大小姐与安娜-米哈伊洛夫娜公爵夫人争抢一个包包,里面有遗嘱文件。瓦西里公爵和公爵的大小姐在接待室,安娜与皮埃尔被打发到客人众多的小客厅。安娜又悄悄折回,皮埃尔亦步亦趋地跟了过来。争夺文件在俩个女人——公爵的大小姐与安娜之间激烈进行。安娜胜出,将文件夺到手。瓦西里公爵和公爵的大小姐篡改老伯爵遗嘱的预谋破灭了。
父亲死了,皮埃尔为什么如此木然?长期不在一起生活,没有感情。也没有亲情,尤其是“私生子”的丑闻,让皮埃尔吃了不少白眼。当然,才涉世不久,尚不知道遗产种种的利害。
在伯爵弥留之际,还有一些并无利害冲突的人,冷眼旁观:穿着得不太雅致的五颜六色的人们坐在这个房间里窃窃私语,言语行动都表示谁也不会忘记现在发生的事情和可能发生的事情。)
(别祖霍夫伯爵中风,死亡的前前后后,用了4个章节。)
(概述:
这一节内容丰富,容量极大,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贵族的歌舞升平的厅堂,到疆外硝烟弥漫的战场。安德烈公爵辞别亲人上战场。
尼古拉-安德烈耶维奇-博尔孔斯基公爵,俄罗斯硕果仅存的大贵族,德高望重,刻板守正,贵族风范人物。“他说,只有人才有两大罪恶的根源:无所事事和迷信;只有人才有两大崇高品德:活动和才智。”——他在实践。
朱莉-卡拉金娜与玛丽亚公爵小姐来往两封信,即交代两位贵族小姐的友情之深,也提到了贵族上流社会,及天下国家。对爱情向往,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女儿的职责……两个人的信仰,玛丽亚的公爵小姐对上帝更笃信虔诚。
——玛丽亚公爵小姐对上帝的笃信虔诚洋溢于字里行间!严父刻板的管教,和闭门不出的生活方式,既让她过早地告别了青春,也远离了贵族上流社会的交际。博尔孔斯基公爵一家同贵族上流社会消极腐败的生活不仅保持了距离,也划清了界限。)
(概述:老公爵住在莫斯科郊外的乡下,自己的领地童山.恪守生活规律,守时,刻板。生活充实,自信满满。但是,有时未免严厉苛刻,少了些人情味。对子女,谈不上儿女情长。挚爱之情也深藏不露。老公爵深居简出,对欧洲形势及俄罗斯的地位,军队上层,了如指掌。儿子一到家,他就追问有没有新的情况。儿子所述,是军队高层的共识及决策,安德烈声言未必都赞成。老公爵也说“没有什么新东西”。
公爵夫人,公爵小姐玛丽亚,他们很开心。毕竟在封闭的刻板的压抑的单调的孤独的环境里太久了。再加上一个活泼的布里安小姐,庄园的气氛有了一点点改变。)
(概述:儿子儿媳回来了,老公爵的欢迎宴会。他准时正点到达餐厅。他破例允许他喜爱的德国人工程师入席。“出于公爵的怪癖,这位建筑师竟被准许入席就座,这个渺小的人物就地位而论,是决不能奢求这种荣幸的。”“公爵在生活上坚定地遵守等级制度,甚至省府的达官显贵也很少准许入席就座。”——毫无疑问,老公爵是这个家庭的主宰!一次平平常常家庭午宴,如此中规中矩。出席的人个个换着敬畏之心!
午宴谈论的话题,国家大事,眼前的战事。老公爵依然唱主角。
“安德烈公爵谛听着,克制着不予辩驳,而且情不自禁地感到谅异,这个老年人足不出户在农村独处许多年,对近几年来欧洲的军事政治局势知晓得如此详尽,评述得如此精辟。”
“你认为我这个老头儿不了解目前的事态吗?”他说了一句收尾的话。“我念念不忘时事啊!我彻夜目不交睫。嘿,你那个伟大的统帅究竟在哪里大显身手呀?”)
(概述:离别之际,安德烈公爵及玛丽亚公爵小姐兄妹二人的交谈充满了慈爱亲情,友情,很直率,很感人。妹妹更能理解人宽容人。一再回护嫂子,还为自己不需要也不喜欢的女伴法国小姐布里安小姐说好话。只有对父亲,兄妹都有点感觉:过于严厉。但妹妹认为议论父亲是罪过。至于父亲对待上帝不恭,哥哥并不在意,妹妹则以为父亲也有一点点转变。
安德烈公爵与妻子的关系不和谐,他的父亲与妹妹都深知,这让安德烈公爵更不忿:显然,是老婆诉了苦,告了状。“您现在耍耍您的招儿吧。”
父亲是建功立业为上,儿女情长深藏内心,言辞中则过于冷漠。他嘲笑儿子因为与妻子的关系不睦惹上了烦恼。)
(安德烈公爵把有身孕的妻子送到乡下,又告别了父亲及妹妹,上了前线。用了4节。)
瓦西里公爵及其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还有与他们沾亲带故的安娜-米哈伊洛夫娜及其儿子鲍利斯,作为贵族中的消极因素,一开场就表现的淋漓尽致,导演了中风死亡的俄罗斯贵族首富别祖霍夫伯爵遗产继承风波。这一部又用了7节文字写了家在莫斯科的罗斯托夫伯爵家中两个“娜塔莎”的命名日庆祝宴会,这里的气氛轻松祥和快乐。住在莫斯科郊外自已庄园童山的老公爵博尔孔斯基,心中尽是家国大事,深居简出,刻板严厉,对儿子女儿的表面上不近人情的严酷……这两家,才代表贵族的正统,充满正能量。儿子要上前线,将怀孕的妻子送到乡下。和平生活,享乐,宴会,歌舞,但战争把安德烈公爵及尼古拉·罗斯托夫伯爵这两个贵族热血青年召唤到战场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