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封面图与文章无关)
当代人都活得挺累的,时不时需要娱乐和放松。
而电影,是一种美妙的发明。在短短的2个小时里,让我们忘掉狗血的父母,严厉的老师,抠门的老板,龟毛的客户,耍小心机的同事和搞大动静的邻居,忘掉成绩单和工资单,忘掉失眠和失恋,忘掉没挤上的地铁和没报销的发票。
电影院是一个巨大的群体造梦空间,让人抛下所有的不愉快,全心全意沉浸在一个光影的虚幻世界里。
但很多时候,我们没看多久,就发现哪怕自欺欺人、自我催眠,也达不到那样浑然忘我的境界,只感觉越来越如坐针毡。
只见银幕上的人物,扁平僵硬,刻板无趣,他们口中的台词,不是任何一个有正常思维和语法习惯的人能说出来的,他们做的事无法理解,前一秒还在装疯卖傻,后一秒毫无预兆地翻脸撕逼,接着又油嘴滑舌卖上了腐,更糟糕的是,台前幕后仿佛没有人意识到这些,只是不断地某些地方拼命胳肢我们,又在另一些地方提醒我们,该掉眼泪了。
这简直糟糕透了,就像去吃精制牛排,摆在面前的却是一块脏兮兮的老鼠肉。
更糟糕的是,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网上写几句吐槽,表达一下对电影的失望。
如果可以的话,让那些还没有受骗上当的观众,长个心眼,省点票钱。
可即便行使这样微不足道的权利,还要准备好迎接枪林弹雨:主创的羞辱,粉丝的谩骂,水军的打压,甚至是最最普通、跟片方没有丝毫利益关系的观众的嘲讽。
他们给出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有的说,看个商业片你还有什么要求,有的说,你行你自己拍一个啊,还有的说,你这就是装逼,为了出名,活该挨骂。
有人还专门给批评电影者安上键盘侠的头衔。但说真的,除了敲敲键盘,他们还能做什么?殴打导演和演员吗?炸了电影院吗?黑掉给电影打广告的网站吗?
在某些人眼中,似乎电影观众有一种合格标准,只能讨论优点、亮点、看点、进步和诚意(如果没有,要么编造,要么闭嘴),如果提了毛病,那你就是个喷子,就是个装逼犯。
天地良心,文明世界的消费者,因为对消费品不满意,既不能退款,也求不到一个道歉,仅仅表达一下情绪,竟要被八面包围,拳打脚踢。
试想一下,如果有人对空调的质量不满,可以理直气壮地投诉。没有商家会说,是你用空调的技术太差,或者,中国空调的质量还跟国外有差距,要宽容和鼓励。也没有顾客会说,我用着挺好的,你有能耐你造一个呀。
很多人都忘了,电影也是一项商品,既然是商品,消费者就有权要求自己的金钱和时间花得值得。
有人说,电影是艺术,众口难调。但可笑的是,在遭到另一种批评时,他们又会改口称,商业片就是图个乐,你们别从艺术上要求它!
他们永远不会比较和反思,为什么同样是图个乐的商业片,有一些电影可以让我们欢呼雀跃,潸然泪下,一遍遍重温和回味,另一些却每秒都在都在让人作呕。也许更可能的,是他们揣着明白装糊涂。
商业大片,或者更直白地说,爆米花大片,它们当然有一万种权利通俗肤浅,但它们也有自己的义务,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
山寨的创意,空洞的故事,梦游的演技,浮夸的场景,粗陋的特效……这些没有一丝诚意可言的馊饭馊菜,混一起炒出来的那坨东西,真的好意思拿出来卖?
这是一个导演、投资方、意见领袖会把发表了不中听言论的网友挂出来鞭笞的世界,这是一个水军时刻蹲点、说几句中肯的评价会被折叠淹没的世界,这是一个不鼓励电影观众诚实表达自己想法的世界,这是一个你看到心爱的电影艺术被糟蹋而心如刀割无能为力的世界。
而在遭受了这一切之后,你还会听到这个世界说,对不起,因为你不是一个合格的电影观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