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朱元思书》写作技法探微

(2012-08-05 19:01:28)
标签:

教育

奇山异水,妙笔描绘

肖树伟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与朱元思书》是他写给好友朱元思书信的节选,作者抓住富春江两岸“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特点,仅用144字便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山水秋景画卷,成为南北朝时期骈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在写法上有以下特点值得借鉴:

一、结构严谨,运笔有序。文章在第一段指出景物总的特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其余两段,就分别描写“水之异”与“山之奇”。采用总分结构,干净利落,衔接自然。在写景中,按视线的移动顺序来写,有条不紊。“风烟”两句是远望,“从流”两句是近观。“水皆”两句,是粗写“水之清”,接写“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以细节描写从侧面表现了水之清澈。

第二段“夹岸”以下六句,写“山之奇”。接着写“泉水”,视线由高到低,此处也是由“绘形”转向“摹声”的地方。接着又写了泉、鸟、蝉、猿之声,以天籁之音反衬了山林的幽深寂静。此景宛如仙境,使人忘却俗世的纷争和烦恼。所以,以下两句作者自然地发出议论,从侧面衬托山水风景的巨大魅力。由“望峰息心”到“窥谷忘反”, 视线由高到低。最后四句,以写林中光影的变化结束,视线也是由高到低。

二、通过视觉、听觉、感觉写景状物,使文章生动活泼、摇曳多姿。“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波涛汹涌奔腾之状,使人如闻波涛咆哮之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既写泉水激石之态,又闻泠泠泉声。“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写鸟声悦耳,兼有美丽之形、欢畅之态。“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视觉写起,大笔勾勒了一幅静美的背景图画。“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则写动景,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闲适飘逸的情态。“水皆……直视无碍”,写景静中有动,表现了江水平静时的美。“急湍……若奔”是动景,描摹了江流迅猛之状。写山林中丰富的声响,既是写实,又反衬了山林的寂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其中“寒树”就融进了作者的感觉,更容易调动读者的感觉和想象。写山“负势竞上……千百成峰”,调动感觉,发挥想象,拟人化地写山峰,似乎在“竞争”“互相轩邈”,化静为动,实中有虚,从侧面反映了风景的优美迷人。

三、句法骈散相间,语言清新,音韵和谐。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读起来节奏明快,琅琅上口。文中“风烟”两句,“从流”两句,“急湍”两句以及“泉水”以下直至篇末,都是骈句;其余的是散句。全文以四字句为主,且骈句较多,有一种整齐美、简洁美、音乐美。而偶尔出现散句,或非四字的骈句,又使全文错落有致,清新俊逸。文章既注重形式美,又追求内容充实之美,在遣词造句上,十分准确,比如“泉水激石”中“激”字,让人想见泉水冲击岩石的动态画面,较有力度,但如果换用作“击”字,就太硬了,不符合水的特性。

四、恰当的修辞手法。“(水)千丈见底”,以夸张手法极言水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运用了比喻、夸张、对偶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江流的迅疾和凶猛之势。“(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运用拟人手法写山,把山写活了。另有衬托手法,如以“游鱼细石”衬托水之清澈,以多种声音衬托山林的寂静,以游人流连忘返衬托山水的美丽。这篇骈文中的对偶句较多,增加了整齐美和音乐美。

总之,吴均这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在当时过分追求形式美的文坛上,达到了内容和形式和谐统一的境界,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一家之言】

有我之境中的画面和修辞

谈丽华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有时,我们换一个角度体察事物,会有新的感受和收获。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欣赏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一、有我之境。王国维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作者写景状物,带有个人感情色彩,能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本文中其实是有一个“我”存在的,只不过时显时隐而已。文章开头别具一格,以写大景起笔,描绘了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这景色当然是“我”看到的。接下来,直接表现“我”陶醉于山水之中的闲适之态:“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并发出自己的赞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者像一个导游一样,在亲切地、有序地向朋友描绘所见的风景。“夹岸高山,皆生寒树”,那树使人看了就产生寒意,这里面融入了“我”的感觉。接着写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千百成峰”,更是融进了“我”的感觉和想像。山林中纷繁的声音、充满生机的景象,都是“我”所见所闻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一句,作者更是直抒赞叹之情,表露了热爱山水、淡泊名利的高洁志趣。所以,作者似乎是随兴而游,随兴而写,但全文始终渗透着“我”的赞美之情,引得读者对富春江山水不禁向往之至了。

二、文章充满画面美。第一段是总写,作者用文字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富春江山水的全景图。这里有远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也有近景:“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还有长镜头:“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这是中景转向近景了。“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是特写镜头,为了展示水的清澈和静美。

接着写山、树、泉、鸟、蝉、猿的语句,无不具有画面美,使人如睹其形,如闻其声。“鸢飞……经纶……”两句,直接刻画了一个陶醉于眼前山水进而厌弃世间名利和纷争的游人形象。

最后四句,很像电影中的“淡出”镜头,以刻画风景结束,悠然而止。其实呼应了文章开头的风景,又照应了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别有韵味。“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是很有诗意的画面:深林里,头顶树枝交织,脚下光线昏暗。在树枝稍微稀疏的地方,筛下了一些阳光,光斑就落在阴湿的地面上……

吴文启示我们,带着适度的情感,用文字描绘出鲜明的图画,是有吸引力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