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和学生》阅读训练
(2012-08-05 18:56:05)
标签:
教育 |
《老师和学生》阅读训练
肖树伟
老师和学生一起去爬山。学生是高材生,老师的得意门生。老师是学术界权威,学生一生的骄傲。
老师浅笑,未答。
学生是出类拔萃的,事业扶摇直上。学生说:“早想见老师,只是事务繁杂,分身无术啊。”不知是解释,还是炫耀。老师说:“奋斗至此,不易。为师者,欣慰于心。”学生便满足,严肃的脸,开颜一笑。又爬山。山势更陡,举步维艰。
老师说:“处事如爬山。”学生赞同:“知我者,尊师也。”老师说:“登高望远,感觉不错吧?”学生又笑,笑出一脸春风。
老师又说:“你手下多栋梁吗?”
“……”学生有些尴尬。这些年,但凡可威胁其位者,抑或锋芒毕现者,皆遭“贬黜”,分流或闲置起来。
老师笑:“走,快到顶了。”沉默。风大起来,吹乱了老师的满头银丝。前面一巨石突兀,状若高歌之鸭,这便是峰顶了。山亦因此石得名,唤曰:鸭头山。
学生又兴奋起来,取了相机,说:“老师,留影。” 拍完了,老师又给他拍。学生说:“我骑到鸭头多拍几张。”老师点头。拍过了,老师就淡淡地开了腔:“我想起了一个杀鸭的故事。从前有人养了一群鸭,不为下蛋,只为享受鸭鸣。众鸭欢歌,唯有一只默默,除了勤恳生蛋,绝无声响。养鸭人怒,挥刀杀之。”学生说:“不可理喻。”老师说:“金鸭不鸣,而罹其灾;草鸭狂叫,亦讨人笑。”
学生额上有汗涔涔渗出。下山时,学生凝望远处,久久默立。
老师说:“想什么呢?”
学生说:“这下山的路,该怎么走?”
(杨易/文
1.本文的题目告诉了我们那些信息?(2分)
2.请写出文中表现“学生”的神态变化过程的词语。(2分)
满足,一笑→
3.老师讲杀鸭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请写出“金鸭”和“草鸭”的喻意。(5分)
老师讲杀鸭的故事的目的是:
“金鸭”比喻
“草鸭”比喻
“金鸭不鸣,而罹其灾;草鸭狂叫,亦讨人笑。”与前文中的什么句子相照应?(请注意考虑句子的整齐性。)
4.文章的结尾有什么好处?(2分)
5.请评价文中的老师和学生这两个人物。(4分)
老师:
学生:
6. 请写出你阅读本文之后获得的启示或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或构思上的妙处。(2分)
(作者单位: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中学)
《老师和学生》阅读参考答案
1. 本文是小说或记叙文。文章写了老师和学生的交往。(2分)
2.
又笑
→
尴尬
→
兴奋→
汗涔涔,沉默
3老师讲杀鸭的故事的目的是:含蓄、委婉地批评学生压制人才、扼杀人才、喜人逢迎拍马的错误,希望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2分)
“金鸭”比喻不逢迎拍马的人才
“草鸭”比喻逢迎拍马的奴才
“金鸭不鸣,而罹其灾;草鸭狂叫,亦讨人笑。”与前文中的句子“树不成材,可保其身;若为栋梁,常招其祸。”相照应。(1分)
4.以人物语言结尾,并且是一个问句,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读者会猜想,“学生”此后的思想行为会有改变吗?同时,对读者有警示意味:人要考虑自己的退路。积德行善的人退路宽广,为非作歹的人退路艰难。(2分)
5.老师:学识渊博,善于教育,爱惜人才,坚持正义(2分)
学生:才能出众,骄傲自负,妒贤嫉能,压制人才,喜欢逢迎拍马之徒(2分)
6.(2分)例如:
启示:妒贤嫉能、压制人才的领导是在对社会犯罪,也是在压缩自己的退路。应该爱惜人才,培养新人,才有利于社会进步。
本文语言简洁文雅,带有文言意味。比较讲究句式的整齐。
本文构思巧妙,巧借老师和学生一次爬山的经过,写出了他们的一些人生经历,特别是刻画了以“学生”为代表的一类妒贤嫉能、压制人才,喜欢逢迎拍马之徒的领导形象,给人以人生的警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