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中锋微小说的文体模型与创作个性:文学写作教参(46)
(2018-01-23 16:23:05)
标签:
微型小说文学写作课程创意微小说 |
分类: 文学写作教参 |
中国的微小说文体在蔡中锋的创作、研究、教学和组织等全方位的努力下,正以新穎的艺术形态和富有情趣的魅力展现在公众面前。他自己有较为明确的文体意识和审美追求,一批优秀的微小说作品充沛地显现着这种文体的基本艺术模态和文体特征——它们常常是从正常的情节形态开始启动,然后用3个左右的细节来渲染和铺垫由正常形态转为反常形态的过程,由此产生微小说特定的悬念来吸引读者的阅读注意力;到了高潮细节里,则通过转折突变,快速地给出一个解答正常与反常之间的令人信服的艺术因果:或者通过回溯故事情节来补叙暗示,或者通过主人公之口和第三人称叙述者之口来或全点破、或半点破、或全留白这篇微小说的机智创意,使微小说孕育出特别丰富的审美信息,实现微小说震撼读者心灵的效果。
《鸳鸯名片》的开章写“我”发明了“鸳鸯名片”后,在全市范围内无论办什么事都一帆风顺:先找张局长办事,张局长一看印有“老王”一面的名片,事情立刻畅通无阻;再找刘县长办事,也是同样的效果。这2个发展细节外表形态不同,但本质内涵却相同,这“鸳鸯名片”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这就是形成悬念的“反常情节”了。高潮细节迅速地翻开了底牌:原来名片里面印着的“老王”是现任市长,而“我”是谁?这里故意“留白”了。这个创意实际上是概括了当前官场上靠领导的权利来办事的不正之风,这个创意的产生是通过“补叙”进前面情节的留白内容,而启动了读者的深入展开的全方位想象,可以说这叫“客观性的半点破”。
《最好的魔术师》也是这样的“微小说套路”:姚老师给学生玩转移钢笔的小魔术,第一个细节是将钢笔变到刘军的书包里,这是“正常”的魔术表演情节;但姚老师第二次将钢笔变到王梅的书包里就“反常”了。直到30年后,姚老师回答“我”的疑问:姚老师是看见了王梅一个人到办公室偷藏了张老师的一支和姚老师一样的钢笔。这个结尾仍然是“补叙前面留白的情节”,让奇事不奇,让反常和正常建立起因果关系。作品最后一句“他足可以和世界上最好的魔术师相媲美”。可以说这仍叫“客观性的半点破”。作家留白的内容是催发读者去想象姚老师不让王梅出丑、爱护学生的幼小心灵、促成学生健康成长的爱心与智慧。
在《活着》里,正常启动的细节是“她”来看林的小屋烤火取暖,反常的描写则是3次渲染她为“我”献身的言行;高潮细节是3个月后,她在公判大会上大呼大叫“你们不能枪毙我,我肚子里有孩子!”这就把3次反常的“献身”的因果给联系上了。可以说这是通过“补叙”完人物出现反常言行的真实动机后,才让读者顿悟她要“活下去”的传奇故事,让读者尽可想象“她”一生的形象、个性和故事。这是一种“半点破人物动机”而创造关于人物个性与命运的巨大的想象空间。
《游鱼》则是通过人物自己的主观意识来点破“他”反常的救人后反而自杀的人物心理动机——“他”得了治不好的病,不愿拖累家庭——这也是“半点破人物动机”来营造读者的想象空间。而《北极星》则是通过第三人称叙述者来“半点破人物的行为动机——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孙子了。
那篇1500字的小小说《局长中了500万》也是同样的“创意模型”:局长为什么一而再再三地做出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反常的言行——他竟愿意多给人10万元来替人去领500万的彩票奖金?这个反常的因果,作家全留白了,但正是这样的留白,才创造了微小说能给读者带来了丰富的审美信息。我是这样想像和顿悟的:局长硬要替人去领500万彩票奖,他的真实动机可能是想用中彩的500万奖金来掩护自己巨额来历不明的钱财,这个局长的奇怪的并做了3次渲染的反常行为,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作品的创意全留给读者想像了。
这样一种“正常——反常——留白”的情节设置和创意表达的模型,基本上形成了蔡中锋微小说的创作个性。一方面显示了蔡中锋微小说的文本风格,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微小说的文体魅力和创作方法。蔡中锋的艺术实践和文体追求代表着中国的微小说创作目前已形成的艺术风貌和所能达到的艺术成就。
40年来,中国微小说的发展,从创意的内容角度讲,已从微小说表达的多数为贴近现实的政治内涵,逐步增加为与历史相关的哲理内涵,再增加为现实生活中的人性内涵。这个创意内涵的排序是:展现为人性内涵的最多;哲理内涵的次之;政治内涵的再次之。从文本结构的角度讲,已从《醉人的春夜》里“正常+反常——斜升”;逐步开始出现类似《客厅里的爆炸》那样的“正常+反常——转折”;更多的是像《活着》《游鱼》《鸳鸯名片》《最好的魔术师》那样的“正常+反常——留白”。这就是说:微小说创意表达的结构形式,已从较多的故事情节的“斜升和转折”发展到更多的“情节留白和人物动机留白”了。于是从创意表达的结构形式来说,虽然3种形式均有,但这3者在混合状态中的排序也发生了变化:第一,最多的是“正常+反常——留白”;其次是“正常+反常——转折”;然后才是“正常+反常——斜升”。中国微小说40年来,从创意内容与创意形式的这种逐步的演变,非常符合微小说的文体特征和审美规律,这证明着:人们对微小说文体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接近微小说的本质特征和规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