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叙述:徐慧芬的《纽扣》
(2017-12-10 22:01:58)
标签:
微型小说文学写作情节创意方法 |
分类: 作品研读 |
《纽扣》的文学创意相当让人感动和震撼。一个教师的充满爱心和教育智慧的小细节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和命运。这个创意是通过一个“学生”几十年一直怀念一个美术老师、一直记着并努力回报一个老师“替她订纽扣”这么一个生活细节的故事来实现的。
这样一个时间长达20年的故事,在1500字的讲述中“折叠”进了两次过去发生的事件。故事从中间开始时,是“学生”穿着漂亮的旗袍、并说是“用中国女子最隆重的服饰”来迎接老师;还带着老师去服装店、要给老师买一套华美的裙装。故事的“启动细节”直接是一种带有疑惑和悬念的“故事中部”。这个“学生”为什么如此热情、隆重、执着地对待老师呢?“折叠”进来的“第一事件”初步交代了她们5年前师生重逢的往事:“学生”在初一时上过老师的一年美术课,老师当年在课堂上讲过的教学内容和语言,老师早就忘记了,“学生”却一直铭刻在心。这个“折叠”进的往事虽然暂时解开学生20年来一直在打听老师、寻找老师的初步原因;但却更加增大、增强了老师的“不安与疑惑”,一个教美术副科的老师只上过学生一年的课,只说了一些很平常的教学语言,怎么值得一个学生铭记一辈子、并在长时间里不断地努力寻找老师报恩呢?这个“折叠”初步建立了“过去事件”与故事“启动细节”之间表层的因果后,却在深层强化了全篇作品的核心悬念,也为这篇作品感人的——那个影响学生一生的核心细节置下了铺垫。
第二次“折叠”进的“第二事件”可以说是这篇作品核心情节了。我们先回到正常的故事流程:“学生”要帮老师买一套华美的套裙,但被老师婉谢了;在回家的路上,“学生”一直用温热的手遮盖老师已脱线的左肩缝处(巧妙地替老师“遮羞”);“学生”在家里帮老师缝线时,讲了一个藏在“学生”心中好多年的故事——这就是这篇作品的核心细节和主要事件:“学生”在读初一时,因早晨上学前裤子的钮扣掉了,刚好又被下夜班的妈妈责骂,学生只好拎着裤腰急忙去上学;到校时上课铃已响,学生只好躲在厕所里哭。是老师发现后,带着“学生”到办公室,从自己的蓝大褂领口拽下一个纽扣,一边细心地替学生缝上,一边说着安慰学生的话。注意:徐慧芬在“折叠”进这个核心事件时,是用了饶有情趣的讲述法:先是用第三人称的方式转述,然后再跳出第三人称客观讲述的故事框架,点破:这个初一的小姑娘就是“学生”,而老师此刻的记忆的闸门也被打开了——老师就是自己。这一点破,将故事开头凝练的悬念、“折叠一”又强化了的悬念迅速解开了。一个纽扣解脱一个小姑娘的狼狈的、难堪的窘境,并改变了小姑娘的人生境界和未来命运。这个故事的创意深深地隐含在其中:教师的爱心和教育智慧体现在他极平凡、极漫长的教育生涯中,这种平凡的教育言行,尽管教师自己都会遗忘,但他却能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让学生铭记终身,并改变自己的人生。
《纽扣》的核心事件是“折叠二”。这个“折叠二”体现了作家精心的、有艺术魅力的“文学构思”。所谓精心的“文学构思”,它的功能之一就是通过重建故事的叙述时空,打乱正常的生活事件的自然式讲述,按照自己的“文学创意”,重新安排叙述故事事件的先后顺序,控制故事事件的详略,精心地、“文学化”地突出“动作性细节”;它的第二个功能是在适当的故事流程中,艺术化的建立叙述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解开故事开头设置以及在叙述过程中(这篇作品是“折叠一”)不断强化了的悬念,通过“折叠”进先前发生的相关的事件解开悬念,形成作品的情节高潮和叙述魅力,这就回答了:微型小说的故事叙述,为什么常常要使用“折叠式叙述”和怎样产生“折叠式创意”的问题。因此,通过“文学构思”,改变生活事件自然发展的顺序,从故事临近高潮时讲起,将故事开头前发生的事件用回溯的方式“折叠”进来,而“折叠”进来的生活事件可以是反常形态核心细节的正常原因,也可以是正常形态核心细节的反常原因,这个“折叠式叙述”的目的就是为了重建“故事事件的因果”。
徐慧芬
一袭旗袍裹住她窈窕的身体,我好奇,职场奔忙的女性,怎么爱穿旗袍呢?她却笑着对我说,我要用中国女子最隆重的服饰来迎接您。
我确实是恍惚的。
五年前,她突然出现在我面前,我已经记不得眼前人了。她轻轻地报了自己的名字,又说了自己是哪一届的学生。她说,老师还记得吗,那时我长得瘦小,坐在教室靠墙一排的第二座。有一次你让我回答问题,你说答得不错呀,可是为啥这么紧张呢?还有一次画女孩头像,你过来给我改了几笔说,你看,这样就美了……
类似这样的话,我当然会是说过不少的,可是我确实记不得她了。教了多年的美术,特别有天赋的孩子,格外顽劣的捣蛋鬼,那些面孔,记忆中是不易褪去的。而她,太普通了。
她看出了我的茫然,帮我解围。她说,我初二时搬家转学了,您只教了我一年,当然是不记得了呀!后来我大学考到外地,又在当地工作成家。故乡我一年也难得回一次,但我一直在找您,打听了很多人呢!
这一次的突然造访后,我们开始了联系。以后几年里隔一时段都有她电话中长长的问候。今年十月长假前夕,她又一次出现在我面前,不由分说,要带我去她生活的城市看看。她说,您去领略一下南国都市的风貌吧,我在乡间也买了房子,那儿有山有水空气好,您也会喜欢的。我感动之余,终究还有着不安和疑惑,毕竟我这个每星期只上他们一节课的副课老师,从来也没有给过她特别的照顾和关心,她却如此牵挂。
现在,我正被她拥着走进一家服装店,她一眼指着模特身上那套华美的裙装,让我试穿,并要为我买下。她说,您身上的衣服实在太朴素了。
见我执意不肯,她很是失望,脸也红了,然而她的手臂仍搭在我肩上,那般温热。
到家后,我才发现,我外衣左肩缝处的线脱开了寸半,白色的内衣背带露出一截。她是早已发觉,只是默默将那只温热的手,遮住了我的难堪。我的眼睛湿了!
她说,老师你坐着,衣服不必脱下的,我找出针线来,马上帮你缝合好。
她边缝边说,老师你现在写小说了,我给你讲个故事吧!这个故事藏在我心中好多年了,你可以当素材用哦……
从前有一对夫妇有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孩小的是男孩,开始父母也喜欢女儿的,后来儿子的学习成绩要比女儿好,他们就渐渐不太喜欢女儿了。为此女孩开始自卑,做事也常常丢三落四。有一次,这个刚读初一的小姑娘,早上去学校途中,外裤腰上的一粒纽扣掉了,那时候裤子不用拉链的,眼看裤子就要掉下来,她赶紧捏着裤腰往家走,到家后她让妈妈找粒纽扣帮她钉上,上完夜班刚回家的妈妈劈头就是一巴掌,对她吼:这么大的姑娘,临上学,裤子上的纽扣也弄丢了,你就拎着裤子去上课吧!
小姑娘怕迟到,就一路拎着裤腰,奔到学校,上课铃已响,她不知道怎么办,就躲进厕所里哭,这时有个穿蓝大褂工作衣的老师进来了,而后这个老师就让小姑娘跟着进了她的办公室,老师拿出了针线,可是没有找到纽扣,这时只见老师从身上的蓝大褂领口处拽下了一粒,那是一枚像两分硬币般大的宝蓝色的胶木纽扣,但是纽扣大,扣眼小,老师又用剪刀在扣眼处剪了一刀。老师说,你坐着,裤子不要脱,后来老师蹲下来,先把剪开的扣眼锁上边,然后再把纽扣钉上,再然后把女孩送往教室。从那时起,女孩在心里告诫自己,我以后一定要变得好一点,要有进步,要有出息,为此她也一直在努力着……
她的声音哽咽了,而我记忆的潮水一下子涌到眼前——看到了那个躲在厕所一隅埋头哭泣的女孩。
她放下针线,双臂拢过来,拥抱我。轻轻地说:老师,我一直记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