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小小说的刘海涛
小小说的刘海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542
  • 关注人气:1,03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DCP:高考议论文(小作文)微写作模型:青少年创意写作(7)

(2016-12-18 09:25:42)
标签:

创意写作

青少年

高考

作文

教育

分类: 青少年读写

如果高考小作文是考核议论文写作,那么,首先建议采用DCP模型来应对。DCP涵义是指“导言+材料+评议”的金字塔式的组合模型。

所谓“导言”,10几、20几个字构成的简洁明了的判断句,它是全段要表达的一个主题句,一个精炼扼要的中心论点;是作者的写作一落笔就要说明这一个段落单元要议论的中心论点和基本看法。正像消息文体的基本概念“导语”一样,既要精练简短(美联社甚至要求他的记者写的导语不超过23个字),又要集中鲜明地让这条消息的最重要、最新鲜的信息“亮相”。对于这一个议论文的结构段落来说,“导言”是全段的“主题句”,是最核心的基本论点。

所谓“材料”,是指根据“导言”而选择和使用的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它紧接着导言用2个以上的材料或延伸展开、或对照印证来说明、阐释导言(D)。材料可以是概述的,也可以是具体的带细节的事实;可以是名言哲理,也可以是某些经过归纳分析的数据;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在材料的数量上,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若干个;在材料的性质上,可以是概括的,也可以是具体的、个别的;在材料所占的篇幅上,因为它是证明、推论“导言”的论据,那么就可能占到了全段五分之三左右的篇幅,如果少到五分之一都不到,那这个结构段落肯定是内容空洞的、不够具体,就像只有骨骼而没有血肉显得干瘪一样。而所用的材料的底蕴必须是与导言(D)相统一而不能是相矛盾的。

所谓“评议”,它是紧接着对“材料”进行判断、推理而得出结论的分析性语言。它是从“材料”里符合逻辑地引申出的一种主观理性的看法,是不能与“材料”相脱离、相矛盾的一种议论观点。它可以是对“导言”阐明观点的一种重复、照应、发挥或强调,甚至在写不出和“导言”不同形式的语言时,还可以采用和“导言”相同的句式。评议的语言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若干句。但评议一定要能概括地点破材料与导言的正相关的因果逻辑,它是对“材料支撑导言”的一种逻辑揭示,如果评议(P)表达的意思与材料、观点相矛盾,那么这个评议(P)环节与D、C不构成有机的逻辑关系,可以说这个P是错误的、离题的。很多同学对“评论”这个段落结构板块不会组织,即不会根据导言和材料来做更进一步的归纳和总结;也不会让这个环节进一步强调导言里的主题句,不会渲染材料的独特性、新颖性及对中心论点的论证作用。如果缺少“评议”这个段落结构模块,文章的结构段落会“干瘦”,显得不完整、不丰满。

我们把这种最基本的小议论文写作框架简称为“DCP”模型(“导言、材料、评议”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即DCP)来应对高考小作文。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对具体的阅读活动的分析,掌握“DCP”的构段模式的应用方法。

吴功正的微型评论文章《精心组织高潮》的中心论点就是它的文章标题。为了论证这个中心论点,作者组织了3个完整的段落,每一个段落的第一句话就是标准的段首导言,它用简洁的判断句提出了全文的3个分论点,明显地标识了每一个段落要展开论述的主题。接下来在每一个段落中都安排了几个或概括或具体的材料,这些材料又都是从《红楼梦》“宝玉挨打”一节中提炼或节录的事实材料。在每一个段落的结尾部分也都安排有若干句精炼的评议,回应、强调着段首导言。

当掌握了上述基本构段模型后,就可以用图形做这样的推论和表述了:导言如果在段首,可用倒三角形()表示,这就是“DCP”模型。导言如果放置在段末,即先用材料并阐释然后再得出主题句,可用正三角形()表示,这就是“CPD”模型。导言如果放置在段落中部,即前后的材料都为主题句服务,可用菱形()表示,这就是“CDP”模型。如果不用导言,即主题句不出现需读者自行提炼,那可用矩形(DCP:高考议论文(小作文)微写作模型:青少年创意写作(7)  表示,这就是“CP”模型了。

据统计,有90%以上的高考高分论议文小作文是采用DCP模型来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的。DCP模型的理论资源来自美国的《金字塔原理:思考、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巴巴拉·明托著,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6年版),这是美国麦肯锡集团用了30年的培训员工的教材。DCP作为中学高考高分小作文常用的选材、用材结构模型是因为在信息社会里,它最符合“速率刺激”原则,它能在最短的沟通时间,最快地获得最重要的、最新鲜的信息核。放大来说,除了中学议论文写作,将来的本科生学士论文、硕士生的硕士论文、博士生的博士论文写作,都可以采用这种模型来“一块一块”地,几百字、几百字地来积累议论文(或学术论文)的表达意位。

现在看DCP写作实例。刘海涛用300多字的篇幅分析、评论魏永贵的微小说《雪上的舞蹈》:

 这篇作品的结构模型属微文学的常态;男主的塑形用的是侧写的方法;核心细节又是比较适合于视觉艺术的美学镜头;而文学创意更是青春的、励志的、满满的正能量(上述是简洁的导言、表达了主要观点的主题句)。故事从中间切入:美惠一个下午都趴在窗台上等候网友雪上飞;然后折叠进美惠焦灼、忐忑的前因后果:她因年少时在雪地上摔跤留下了后遗症,生活有些自卑、封闭;高三时她在网上结识住在城西的高三男生雪上飞;在网上交流的过程中,雪上飞的开朗、乐观、幽默,感染了,改变了雪上飞在冰舞大赛中获得冠军后提出要和美惠见面,并让美惠指定地点;经过犹豫、等待,雪上飞终于在大雪中来到,然而雪上飞却是坐着轮椅表演了一个美丽浪漫的冰舞。高潮细节的最后一句话,剧中人和读者此刻才知晓:雪上飞原来也是个坐轮椅的残疾人(以上是用夹叙夹议的语言来概述情节的材料)。这个折叠+跳移故事的完成,让我们重新回读了中间的那两个发展细节,重新认识作为一个残疾人雪上飞的人品、胸怀和情绪、情感。一个坐轮椅的残疾人用他的乐观开朗的心胸和带着微笑看生活的视野,改变了另一个残疾人的生命和命运,用自己的生命之火点燃了另一个人的生命之火,这就是一个青春、励志、充满正能量的文学创意(以上用抒情性的议论语言做了小结性的评议)。

 广东2016年高考满分作文《进步与退步》里有中两个DCP结构模块。这篇作文的第一个分论点:“家长应鼓励孩子前进的每一小步。”为论证这个分论点,作者首先使用一个概述漫画内容的材料(即便55分到61分只有6分的进步,家长也要鼓励)。接着使用古人名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用理论材料进一步论证分论点。最后用“因此,家长给予小孩进步的鼓励……”这一段评议来回应分论点。论证第二个分论点“家长应给孩子的退步保留一定的空间。”仍是用了一个概述的材料和陈忠实、王阳明、杨绛的故事等3个具体的材料来阐释分论点,仍是用一段“从一个小退步入手……”的评议性语言,回应分论点。顺便指出,这个DCP模块的3个具体材料选得不够恰当,陈忠实、王阳明、杨绛等都是在人生的逆境和困境中的奋斗,这用来说明“学习退步”,显得逻辑性不强,有些牵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