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经•蒹葭》:文学中的复沓艺术

(2016-11-18 08:16:54)
标签:

大学语文

诗经

复沓

朦胧诗

重复

分类: 作品研读

《诗经蒹葭》是一首古代的朦胧诗,尽管从古至今,人们对《蒹葭》主题的解读有多种多样、且每一种都能自圆其说——人们都能从《蒹葭》的政治说、爱情说、友谊说、理想说里层层析出诗歌的深层内涵来。

为什么能这样呢?《蒹葭》里有谜底的朦胧缥缈的诗歌境界得力于这首诗歌回环复沓的经典运用。说它是经典运用,那是全诗3章都用了相同的意境,相同的形象,相同的节奏、旋律来表达诗美体验。3章诗都重复出现芦苇、白露、伊人、河流的诗美形象,因为诗语和节奏3次重复出现上述4个关键的名词,于是这些诗美的形象在读者的听觉、视觉及心觉中,得到了3次反复的渲染和集中的强化,这4个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诗歌意象因反复3次的审美刺激而大大刺激了读者(听众)的审美感觉,于是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符合规律地形成了。

说它是经典运用,同时还指《蒹葭》不是一般性使用复沓手法,而是很有艺术智慧地精致地运用了复沓手法——它在复沓的旋律下加入了新变的音符,即在重复的诗语中有了新变。描写芦苇,第一章是苍苍,第二章是萋萋,第三章是采采;刻画露水,第一章是为霜,第二章是未晞,第三章是未已;叙说伊人站立的位置,第一章是水一方,第二章是水之湄,第三章是水之涘”……审美对象还是那个重复的一个,但审美形态却发生了改换,这就叫重复中的新变,也就是文学中复沓艺术的经典用法。文学艺术中如果没有固定的审美对象的不断闪现,那不叫复沓;如果没有固定的审美对象的不断变幻,那也不叫复沓。

从古到今,从古诗到今天的散文,或者再到今天的影视,既重复又新变的复沓手法几乎成了一条艺术的铁律。所以我们看到了很多的的运用——“三打白骨精三打祝家庄三进山城”……” 意味着反复出现,增强审美刺激;而中每一次出现都不同,都有新变化,这就在反复的审美刺激中,增加变化的内容,增加新的审美体验,当个即重复又新变的审美体验一整合,艺术的效果、艺术的魅力就构成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