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写学术短论:文学写作教程(16)

(2014-04-25 08:32:16)
标签:

学术短论

学术论文

理论

方法

教育

分类: 文学写作

学术短论的定义与特点。

正如微型小说是小说里篇幅相对短小、但又具备小说一切必备要素的文学类型一样,学术短论是学术论文中篇幅相对短小、但又典型地体现学术论文的写作规律、写作要求的一种理论文体。一般学术期刊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其篇幅常常在3000-10000字左右,这里讲的学术短论则要求在1000-3000字左右。学术短论尽管篇幅比学术论文短,但其基本的文体特征和写作规律是一致的。学术短论的一些特殊的写作要求和写作技巧,使它很适合在各类学校开展学术写作的教学与训练。如果一篇学术短论能将某一个学术问题成功地做了研究和表达,那么系列的学术短论将系列的相关的学术问题可做相对系统的研究表达,这就会产生目前学术界比较乐见的“集约型论文”。一篇课程论文、学年论文可用学术短论来做,这样,当掌握了学术短论的写作方法后,就为将来的学士、硕士乃至博士学位论文的写作做好方法、技巧的准备。

学术短论同样要有严谨的理论性。学术论文的理论性是人们的理论认识进入了高级阶段后的科学成果,它具体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学术论文的观点是在广泛掌握的研究资料中,经过系列的理论概念、判断、推理而得出的某种结论,这有一个采用归纳、例证、演绎等科研方法,从形象感性达到本质和理性的思维过程;学术论文运用事实依据、实验数据或其它理论材料对假设的观点进行周密的论证,使假设的理论观点形成能说服人的自足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学术论文针对学科或专业领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体现出对世界和社会的现实问题的理论指导性。上述的思维的过程、假设的成立、有效的结论就是学术论文体现理论深度和高度的具体表现,学术短论同样可以在这三个方面承担和实现严谨的理论性。

学术短论同样要有鲜活的创新性。创新是学术论文的生命所在,也是判断学术论文价值的根本标准。学术论文的创新性具体有下列几个方面的表现:所提的学术问题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有较强的理论实际意义,并就这个学术问题提出了研究者独特的认识和看法;对别人已研究过的问题,采用新的论证角度或采用新的实验方法,得出有启发性的能自成体系的结论;采用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本学科中的一些学术问题;用新发现的材料来证明已证明过的观点或完善、纠正已形成定论的观点……这些创新性的表现,在学术短论的写作过程中可这样排列:新观点+新材料;新观点+旧材料;旧材料+新观点;旧材料+新方法。无论哪一种组合,学术短论的创新比较集中地体现在观点、材料、方法三个方面。

学术短论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提炼体现新颖观点的中心主题句和分论主题句。

主题句要在正式起草行文前就能写在稿纸上,并通过反复修正、提炼,使主题句越来越清晰完善;在修改、提炼、完善主题句时,注意让中心主题句和各分论主题句之间,以及各分论主题句之间形成或并列、或总分、或递进、或对比、或重复的各种逻辑关系,可以依个人的写作习惯用不同的“思维导图”画出写作构思中的逻辑关系图。行文之前,还可以构思每个主题句的展开就是一个思维展开的分析、论证模块,在这一个分析、论证的模块中,可以更细致地考虑:每个主题句放置在分析论证模块中的什么位置,是放在段首,还是放在段尾,抑或放在段中间?当提炼主题句的工作在“思维导图”和“结构位置”的作用下会更加巩固学术短论要论证的中心论点,强化各论据之间(即分论点)的逻辑关系和数量意识。

精心选择、提炼和使用研究材料。

当明确了中心主题句和分论主题句的内容、形式后,就根据它来选择论证过程中所精选的材料,并找到每个论据材料和中心论点之间或是例证,或者反证,或是因果的逻辑关系。学术论文的材料工作要非常理性、非常清晰地考虑:论证一个中心论点,要用多少个材料?(学术短论的一个主题句,常常是选1个典型的材料,而学术论文常常要准备2个以上)是用概括材料还是具体材料,是用数字材料还是用理论材料?这些材料是印证观点的,还是和观点有因果关系、对比关系的?明确材料的性质和材料与材料的关系,学术论文写作的材料工作才会做得充分和到位。而当某个材料使用完毕后,特别要注意通过评议或小结,把选用材料的真正内涵点破,特别是运用总结性的分析语言,回到要论证的中心主题句或分论主题句上,使材料和论点的关系得到明朗和强化。

理清、确定各模块的逻辑关系。

当每一个论证模块的“一个主题句→若干个材料→总结性评议”的完整形态构成后,就要客观地思考和布局各个完整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各个理论模块之间要根据特定的文章内容设计并实现并列式、总分式、递进式、对比式等各种逻辑关系,让这篇学术短论的若干个自然段(即每个完整的理论模块)形成条理清晰、中心突出的有机结构。每篇学术短论的主体部分有3-5个自然段,而这3-5个自然段之间可能是并列式的逻辑关系,每个模块论述、分析、归纳的分论点之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它们等于是从各个不同的侧面、角度去展开印证中心论点的;也可能是递进式关系,即每一个模块论证成立的分论点将成为下一个模块要论证问题的起点,对于中心论点来说,这实际上相当于一个推进因果论述的联系模块;还有各模块可能是总分式、对比式等逻辑关系,3个模块一个是总结,另二个是并列并在总括模块之下的结构体,或者是两组模块是一正一反地相对立的结构体……设计并实现学术短论中数量非常有限(3-5个)的论证模块的逻辑关系,将使一篇学术短论的论点(各主题句)、论据(各材料)、论证(各种逻辑推进关系)能够十分清晰地在写作者的理论思维过程中明朗地开展构思,能清晰地形成学术短论的形式外观,并让学术短论的观点得到逻辑化的科学推导和表达。

学术短论的写作要正确地引用和处理好别人的或前人的研究成果。

从选题开始,就要不重复别人已经研究过并已有较多成果的研究课题,掌握的研究材料是陈旧的,研究的方法又是别人早已有效地运用过了,研究的结论也与别人相同,那么这样的选题就应当放弃。当别人用过的材料要成为自己研究的第二手材料时,若没有新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也不可能在这些第二手材料中推导出有新意的观点,那这样的材料也应割舍。当研究过程中需要用到别人或前人的观点时,可以按学术规范作必要的处理,该注释便注释,该加引号就加引号,不能把别人的或前人的原话直接搬入自己的学术论文中。“引文”和“注释”实际上是增加自己学术论文的学术广度和深度的必要的工作环节。

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培育自己的理论语言。

理论语言、新闻语言、文学语言三者之间的语体和语感明显不同。有意识地开口诵读自己最喜欢的理论家和作家的作品,从最基础的语感培育开始,将理论语言的专门术语、专门句式、专门句群以及自己最喜欢的理论家的个性化的理论语言,通过反复的默读和出声地朗读,使理论语感和自己特定的理论语言逐渐生成并发展。在这样的基础上,可以使自己的理论语言有意识地去掉学生腔、去掉课堂语言的形态,而逐渐生长为慎密而又有文采,表达丰富而又有逻辑力量的个性化的理论语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