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雪域高原上的“小木屋”:行万里路2

(2011-09-08 10:00:23)
标签:

文化

分类: 享受的工作

雪域高原上的“小木屋”:行万里路2

    我给林芝地区中小学老师讲的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显性措施和隐性关键》,讲完后稍有一点高原反应。林芝实验学校的劳校长安排我去访问林芝地区唯一的一所高校——西藏农牧学院。农牧学院的党委副书记带我贴着山脚的校园主干道走了一圈,然后直奔学院里的“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这一下让我吃了两大惊:

    首先,我没有想到林芝这个西藏的一个地级市居然有一所中国的“211大学”。西藏农牧学院已与西藏大学合并且挂上了西藏大学农学院的牌子,西藏大学是西藏唯一的一所列入国家重点建设的“211”。西藏农牧学院目前拥有12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并有2个一级学科(林业、水产)正式成为博士授权立项建设点。王书记在分手时一再叮嘱我:他们这里的水产学科特别缺师资,非常希望这个学科的专业教师来求职。我答应她一定将这里的学科建设信息告诉海大的校长和师生。

    我第二个没想到的是:80年代著名的电影艺术家黄宗英老师一篇优秀的报告文学《小木屋》的报道对象——著名生态科学家徐凤翔教授就在这里的“高原生态研究所”工作。徐凤翔教授是这个研究所的创始所长,她工作过的那个“小木屋”,那个已成为中国科学家们艰苦创业的文学意象的“小木屋”,还在。徐凤翔教授40岁才进藏,那个“小木屋”就是她的研究高原生态的工作室。后来在去鲁朗的海拔已达4000多米的高山路上,我们还看到了“高原小木屋”的延伸:一排白色的小楼房组成的“高原生态户外监测站”。徐凤翔就是在这样的高原环境一直工作到退休,她和一批又一批的生态科学家“八闯墨脱、九渡三江、四进大拐弯峡谷、三赴珠峰大本营”,开展了“藏东南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创建了一批获国家和省级奖的科技成果。徐凤翔教授退休后定居北京,并在北京自费创建了一个“西藏植物园”作为宣传、推广西藏生态科研成果的示范基地。

    在“高原生态研究所”的博物馆里我流连忘返:在“小木屋”的模型和照片前我留了影;在那张摄有2600年树龄的“巨柏”像我翻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巨柏的濒危机制”的研究成果;在一堆堆的虫草、松茸、羊肚菌的馆藏标本前我们驻足观赏;我深深感到林芝这块藏南宝地,她能出人才,能出成果,能出历史,能出人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