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个世纪末中国最重要的地理发现:行万里路1

(2011-09-07 16:11:32)
标签:

文化

分类: 享受的工作

       结束了在西藏“培训教师”的6天工作,从林芝乘坐国航的航班飞往成都转机。上午的天气极为晴朗,从万米高空俯看西藏高原,机下是一望无际、象大海的波浪一样连绵起伏的皑皑雪山。飞机连续平稳地飞了一个小时,而脚下也一直是白雪与褐石交织的高原雪山。直到空姐宣布,我们的飞机开始下降,20分钟后抵达成都。此刻,机下的高原雪山的白色才开始褪去,绿色、蓝色的森林、峡谷、河流及有人烟、人迹的村庄终于隐约可见了。

上个世纪末中国最重要的地理发现:行万里路1

    让我奇怪的是,飞机足足用了一个小时掠过的高原雪山基本上看不到多少适合人类居住、生存的环境,可是这次飞越高原雪山的起点——西藏东南部的林芝——却是山川秀美、物产丰饶,原始森林覆盖率达47%,她竟获得了一个因生物的多样性而有“生物基因库”的美称。林芝于是被称为是西藏的江南,高原的明珠。整个西藏的林芝地区平均海拔已到了3200米,有11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三分之二个广东),而人口才18万多(平均每平方公里不到2人)。整个喜玛拉雅山脉的北坡都是人类生存环境比较恶劣的雪域高原,为什么独独林芝这个海拔也到了3000多米的地方居然是一片神奇秀丽的自然美景呢?

    答案并不神秘也不奇怪:据专家的研究结论,印度洋上的暖流向北涌入时被喜玛拉雅山脉挡住了,而雅鲁藏布江蜿蜒曲折的上千公里峡谷恰好为印度洋的暖流预留了一个长驱直入的通道。而在西藏的林芝地区有一个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形成的目前被认为是世界上堪称第一的“大峡谷”,当印度洋的水汽、暖流向“雅鲁藏布大峡谷”推进和弥漫时,大峡谷里立体化的、多带型的独特小气候开始形成。那种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的山地植物如楠木、樟木、乌木、铁树、麻棟、猴欢树……应有尽有;那种水獭、石貂、云豹、青鼬、豹猫、小熊猫;以及狗熊、猕猴、穿山甲、银环蛇,还有成群结队的盘羊、羚羊、白猴等珍稀动物、濒危动物……都把大峡谷里茂密的原始森林当作自己的快乐家园。“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中国在上个世纪末最重要的地理发现。“大峡谷”的核心部位目前有100公里至今是个无人区,它那汹涌奔腾的急流至今无人成功地完成第一漂……这里也才刚刚被命名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大峡谷”的核心部位基本上没有人类的足迹,是我们追求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最理想、最真实、最难得的绝妙佳境。如果说,布达拉宫是西藏排名第一的人文景观的话,那么,“雅鲁藏布大峡谷”便是西藏排名第一的自然景观了。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整个青藏高原的“生命之源”一点都不过分。非常幸运,在1012日我们进入林芝的第三天,正巧碰上林芝地区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文化旅游节”隆重开幕,西藏自治区有3位省级领导出席开幕式,中央电视台的“激情广场”栏目也在尼洋河与雅鲁藏布江的汇合处搭起了直播的舞台。

    还有一件碰巧的事,109日我们乘南航航班从广州飞往成都时,和我紧挨座位的竟是老熟人、广东文学院院长熊育群。他们省作协8人要去汶川参加一个援建项目的开幕式。熊育群听说我们明天进藏就兴奋地说起了他12年前在西藏的难忘经历。

    他说,1998年的时候,他觉得在单位十分委曲,身心烦恼、疲惫已无法排谴和容忍了,他毅然决定,请假三个月,一个人背着背包,装上3万元人民币就进藏。在那三个月时间里,他的行程基本上踏遍了西藏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各重要节点,包括和那些爱好高端旅游的“背包客”一起陡步进入了“雅鲁藏布大峡谷”。3月后他回到广州,外貌的巨变不用说了,他内心里的所有的郁闷、烦恼、委曲、不开心全都放下、释然了。他迅速地恢复了创作能力,一口气写成了三本用长篇散文的形式叙述西藏生活的畅销书,其中一本《雪域神灵》还一版再版,直到今日还摆在新华书店的书架上。在我写这篇文章时,还得到最新消息:刚刚公布的全国鲁迅文学奖的得奖名单,他的散文集《路上的祖先》在5本获奖散文集中名列第二。说句玩笑话,“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了熊育群又一次创作动力和创作源泉,这不为过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