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投资老年社区的误区
(2016-03-01 15:49:04)
标签:
保险公司养老公寓杂谈 |
分类: 养老行业交流 |
2010年保监会发布了《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和《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根据《办法》细则,保险资金采用债权、股权或者物权方式投资的不动产,仅限于商业不动产、办公不动产、与保险业务相关的养老、医疗、汽车服务等不动产及自用性不动产,由此拉开了险资投资老年社区的大幕。
险资企业直接参与老年社区全过程开发建设运营,这在国际上也算是新模式,没有太多参考可以借鉴,到了今天,经过5年时间的推移,有了案例,我们就可以从新审视保险企业的投资路径。
保险公司投资老年社区的目的:
1、
2、
3、
4、
基于以上因素,保险公司用手中掌握的大量资金在全国一、二线城市郊区选择大体量地块建设养老社区,理由是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鸟语花香,这样的地区适合养老,但这样的模式真的正确吗?
个人觉得,保险公司愿意在最黄金的地段购买优质物业办公使用,却在郊区购买便宜土地建设老年社区,这个投资逻辑很怪。从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除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其他地区应该选择在市区主要地段拿地建设养老社区,郊区大盘应适当控制。
选择在郊区拿地很大一个因素是因为价格相对便宜,但保险公司自身营销能力强,在养老社区还没有建好的时候对应的保险产品销售就已经把投资成本收回来了,并且保险公司资金成本很低,物业全部自持,所以地价的因素并不应该是首位。
对应保险企业投资养老社区目的3、4点我们会发现,在市区建设养老社区相比在郊区建设养老社区未来的收益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差异。他们的成本基本一样(保险公司通过前期相关保险产品的销售把投资都收回来了,并且都是自持物业),但在资产增值上,市区优质地块的物业增值幅度一定是大于郊区的(除非有极特殊的情况,例如修建迪斯尼、高铁站、奥运会等),在后期的运营上,市区的项目也一定比郊区的项目入住有保证,收费也更高。
在市区建设养老社区的优势:
1.
2.
3.
4.
以前国家一直在调控房地产价格,对于险资拿地或多或少会有些限制,但现在全国房地产基本都处在去库存的阶段,各地救市政策不减,再加上经济下行压力大,开发商投资谨慎,土地财政缩水,对于险资拿地,或许有开放的迹象,险资也可以适时调整投资策略,拥抱市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