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品,大创意 ——以小班创意美术《奇特的脸》为例
(2018-01-22 09:56:45)
标签:
育儿情感教育 |
美术是幼儿表现自我、创造世界的一种有效语言,孩子乐意用这种特殊的语言诠释着自己的情感体验。所谓创意美术是指教师为幼儿提供宽松的环境,创设展示作品的空间,提供大量创作材料的活动,引导幼儿充分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绘画方式,探索寻找新的作画方法,通过自己的构想,动手制作出各种有创意的作品。现在幼儿园创意美术教学中存在着幼儿操作简单、材料单一的种种弊端。这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往往会感到学得乏味,无法使其对美术活动保持长久的兴趣。教师应该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应更多地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充分挖掘幼儿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开展美术活动,从而促进幼儿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一、生活化的材料,拓展幼儿童趣生活是艺术的源泉
在实践探索中,我发现孩子们所熟悉的、生活化的内容、生活化的材料会使他们感到亲切和好奇,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参与活动的欲望。在小班创意美术活动《奇特的脸》中,在材料的有效提供上刺激幼儿的创造力。本次活动的目标是1、乐于参与活动,大胆使用活动材料。2、欣赏毕加索的作品,感受画面鲜艳的色彩和五官夸张的变形。3、尝试用涂色、拼贴的方式进行创作。在本次活动,重点是让幼儿感受毕加索作品中色彩的鲜艳、夸张的变形,难点是让幼儿大胆运用涂色、拼贴的方式来创作。本次活动我除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让幼儿直观形象的观察操作外,我选用了废旧的纸板,让幼儿进行二次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我提供了各种五官,让幼儿进行随意涂色,然后进行自由粘贴,形成一幅幅“奇特的脸”。幼儿把不起眼的小材料,变成一幅幅创意无限的作品。
二、多媒体的运用,让创意美术活动拥有更多可能
在本次活动中,利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它融入了视频、声音、图像、动画等,它的随意拖拽、3D旋转、手势识别等功能,让幼儿在虚拟的现实空间去感受、体验。在《奇特的脸》活动中,教师利用淡入淡出的效果,让幼儿对比毕加索作品和现实人物之间的对比。通过聚光灯和放大镜,让幼儿观察变形的五官的特点、色彩,给幼儿带来新奇的感受。
在对幼儿作品进行分析反思时,我觉得儿童创意美术是一种天生的才情,不用教出来,他们一拿起画笔,就是站在原创的最高点,根本不受任何制约的涂鸦,直接挥洒宝贵的直觉与创意。多媒体的功能的辅助运用,让幼儿的创意美术拥有了更多可能。他们在用画笔进行随意涂抹的时候,就是在用“美术语言”表现自我,他们将感觉统和经验籍由点、线、面、色彩及空间呈现出来,表达思想和情感,与他人沟通。看着孩子们大胆的创作,积极快乐的创作的身影,我知道孩子们潜力无限,将会继续实践研究,力争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享受创造,享受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