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让自己说的话更有分量

标签:
人际交往口才文化 |
分类: 人际交往 |
导读:
人生在世,人际交往必不可少。看看那些在论坛上面滔滔不绝的演讲家们,你是否感觉到自己有些笨嘴拙舌呢?其实口才也是一个学科,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锻炼才能让自己表达的意思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有分量。
1,少用可能性的词汇。
也许、大概、可能这样的词汇,会给别人带来一种不确定感,这种感觉会让你的言语缺少说服力。事情的确会有很多种处理的办法或者解决的角度,但你只需要明确自己的那一种就可以。
2,少用转折性的语气。
就如同开车都喜欢高速公路一样,大脑的思维也是如此。人们都喜欢直接表达的东西,这样更容易自己理解,也会在更快的时间内接受你的说法。用递进的方式如“而且”,效果要比“但是”好很多。当然,如果你是想要强调转折以后的内容,或者在写小说等文学艺术创作,则不在此列。
3,少用否定句式和消极词汇。
人除了理智以外,情感也占大脑的很大一部分。人很自然就会反感和厌恶否定的句子和消极的词汇,这样的句子表达的负面情感色彩比较强烈。比如,“犯了错误”就是一种比较强烈的否定,而“做得不太好”就更容易让别人接受。
4,明确你话语中的所有数字。
数学的法则可以说是唯一可以100%确定的法则,科学家们也认为数学是宇宙之间各文明都通用的讯息。数字本身就能给人带来确定感。在你描述事情的时候,不妨加上一些已知的数字来辅助论证你的观点。如果你要和别人约会或者见面,最好也要把时间确定。
5,说话留有余地,给人以选择的权利。
人都有渴望自由,摆脱束缚的心理倾向性。即便某件事情是他必须去做的,他也不希望由别人督促,这样会让他感觉到做这件事情是为了别人的某种原因。如果有某件事情你希望对方去做,不要说“你必须去”,而用“你最好去”会有效很多。
在销售心理学上,为了推销商品,很多厂商都知道用貌似带有选择性的“二难选择”来增加收入。比如你去KFC,买了一个汉堡和一杯可乐,有的员工可能会问你:“您想要中袋的薯条还是大袋的薯条?”貌似是给顾客了一个选择,但实际上这里面员工巧妙地避过了顾客的第一个选择,那就是要还是不要薯条?而直接进行了第二个选择。而很多人因为这样的提问而忘记了自己还有选择不买薯条的权利,直接为餐厅增加了营业收入。而这种方式之所以能够产生效果,就是因为开始的提问看似是给予顾客选择权利的,但避开了顾客要不要薯条的选择,从而具有迷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