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成父母拿iPad当哄孩子法宝 谈幼儿教育

标签:
ipad孩子视力发展幼儿教育心理杂谈 |
分类: 亲子教育 |
导语:据某媒体调查显示,近六成父母表示愿意给孩子购买iPad,另有将近两成的父母表示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也会给孩子买一个iPad。至于给孩子买iPad干什么用,大多数父母回答:哄孩子用。孩子最好的保姆是iPad,这一观点让很多80后父母深信不疑。
看到这一调查结果后,我感到十分遗憾。iPad作为一种成年人的工作和娱乐工具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父母们用这个东西来当做哄孩子的法宝,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尤其是很多父母表示正是在用iPad来哄自己两三岁的幼儿,为的是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不哭不闹,这一点尤为值得关注。iPad究竟是哄孩子的宝贝还是害孩子的凶器?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些问题恐怕很多家长还没有思考过。
别的不说,单就视力而言,这可是一个人一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可就是这么宝贵的视力,很多家长却都没有注意,在不知不觉中就把孩子的视力毁了,用的就是iPad。近日,一条题为“iPad成儿童视力第一杀手”的微博被转发上千次,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关注。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有家长反映,自己3岁的宝宝眼睛已经有200度近视,就是因为天天抱着iPad玩,等知道了后悔都来不及了。一到寒暑假过后,各大医院的眼科里就诊的孩子患者数量总是大增,据调查,半数以上就是因为看电视、玩电脑、玩iPad时间过长,导致视力急剧下降。这其中尤以学龄前幼儿为甚。据眼科专家介绍,在6~7岁以前,如果孩子用眼常常疲劳,眼睛超负荷工作,那么远视状态结束的时间可能会提前,极易让孩子发生近视。iPad虽然采用了先进的技术,但是LED的背光源,会使得iPad的亮度更高,同时,由于电子屏幕的不断闪烁,眼睛的睫状肌必须频繁运动。时间一长可导致睫状肌痉挛,造成调节性近视。若不及时防治,很快就会演变成真性近视。由此可见,iPad成儿童视力第一杀手这个评价确实很准确。
那么,iPad损害的仅仅是幼儿的视力吗?还不止这么简单!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的身心成长发展是有内在规律的,违背了这个规律,一定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学龄前阶段的孩子,这个时候,孩子们是以直觉思维为主的,最需要的教育内容就是生活教育,性格教育以及性别教育,最适合的教育形式是做游戏。而且这种做游戏不是“自己跟自己玩”,也不是“自己跟电脑玩”,而是一群孩子一起做游戏,孩子们可以在群体游戏中锻炼大脑,认识社会,并且掌握一些初步的沟通技能,这些都不是iPad能给他们的。如果这个阶段被忽视了甚至被耽误了,那么将来就很难弥补。就像新闻中说的那样,一群孩子凑在一起也不过是比谁iPad玩的更好,那么就失去了游戏的真谛。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个阶段的孩子更需要家长的存在,更需要家长的亲子教育,更需要家长和他们互动。这个阶段,不但是家长培养孩子多种能力的好时候,更是培养和孩子之间感情的好时候。如果单纯用iPad来“糊弄”孩子,那么实际上糊弄的是自己。就拿哄孩子来说,家长应该用多种手段来哄孩子。“哄”不是目的,教育才是目的。比如,家长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哄孩子。这看似比较耽误时间,实际上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讲故事的时候,孩子一边听一边思考,一边问问题,家长也在回答孩子问题的过程中,与孩子建立亲子关系和互动交流,孩子也从这样的互动中得到安全感和接纳书本的知识,这是iPad之类的电子设备无法替代的。而且,过分依赖iPad这种电子产品,可能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削弱孩子和其他人面对面沟通的技巧,长时间独自玩耍也容易让孩子变得孤单和寂寞。这样来看的话,iPad不是哄孩子的法宝,而是害孩子的凶器啊!
诚然,现在社会的压力很大,很多年轻父母也缺少时间,但这不该成为忽视孩子的理由。要知道人的发展是有阶段性规律的,幼儿教育也是讲究时机的。一旦错过这个阶段,一旦失去这个时机,事后就很难弥补。忽视幼儿教育的结果就是耽误孩子一辈子,这一点,做父母的不可不谨慎对待。爱孩子也要讲究方式,不是说孩子要什么高级的玩具都给就是爱,给予他们合适的教育才是最大的爱。作为心理咨询师,我提醒所有幼儿的父母们一句:多抽出一点时间吧,多陪孩子做做游戏。多让孩子玩玩拼图积木等益智玩具,多跟孩子互动交流,多让孩子贴近真实生活。不要把孩子交给电子产品就撒手不管,只有亲子沟通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
前一篇:对已婚男人的爱和恨【个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