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细花建议结婚年龄降至18岁 谈早婚害处
标签:
黄细花结婚年龄18岁早婚害处心理杂谈 |
分类: 婚姻 |
导语:全国两 会正在召开,有全国人
大代表黄细花认为应修改《婚姻法》关于“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的规定,建议将法定结婚年龄降至18周岁。她表示,现行法定婚龄导致“剩男剩女”、高龄产妇、未婚同居等现象不断增多。
这位人
大代表黄细花现任惠州市环保局副局长,这次她的提案不是关于老本行环境保护的,而是关于婚姻法的。常言道,隔行如隔山。说的就是不同的领域差距很大,一个人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里会觉得非常困难。不过,这位人
大代表黄细花似乎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果然,她的这一说法一经披露就引发了公众热议。虽然她的提案还没有被通过,不过她的这种想法和产生想法的原因却足以令人关注了。把法定结婚年龄降低到18岁,真的就能解决“剩男剩女”、高龄产妇以及未婚同居等现象吗?
没错,现在我们的社会确实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剩男剩女也好,高龄产妇也好,未婚同居也好,都对社会的发展没有什么好处。可是,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能否用过一招降低结婚年龄就轻松解决呢?我看未必。就拿未婚同居来说,你不对青年人加强性健康教育,不给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难道把结婚年龄降低就行啦?是不是这样就可以把未婚同居变成已婚同居了呢?至于高龄产妇,她们为什么当高龄产妇,难道是因为结婚年龄太晚?可是现在的法定结婚年龄是女性20岁,比您那18岁不过多两岁而已,这点改变就能杜绝高龄产妇吗?至于这招能解决剩男剩女问题,就更可笑了。与其指望这降低的两到四岁能解决这些问题,还不如干脆不设年龄限制呢!那样岂不是更彻底?
据我想,剩男剩女、高龄产妇以及未婚同居等现象的原因可能很多,归结起来,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要从经济和文化两个角度考虑。比如“剩男剩女”增多的问题,主要是因一些人缺乏婚恋的条件或是因自身观念导致耽误了结婚年龄。至于高龄产妇,则直接和过晚结婚有关。种种现象都与法定结婚年龄的高低无必然联系。我们不去挖掘一个社会想象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却总是做那些表面文章,能行吗?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早婚能解决那些社会问题吗?未必。但是早婚可是却有不少明确的害处。作为心理咨询师,我认为早婚的害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导致离婚。早婚意味着什么?要么是意味着恋爱提前,要么是意味着闪婚。如果是恋爱提前的话,那么很可能就是在思想还不成熟的时候就开始恋爱,这样结出的恋爱之果也就是青涩的不成熟的。如果是闪婚,那就更糟糕了。闪婚几乎就意味着闪离。所以说,早婚很容易隐含着感情基础不牢思想不成熟的隐患,这样的婚姻也非常容易破裂。何况,早婚的话很难有一个好的经济基础,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婚姻这个上层建筑能稳固吗?
二、影响身心健康。如果早婚的话,那么青年时期这个身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就要受到影响。无论是对于男性还是对于女性,早婚都是有害健康的。至于心理层面上更是如此,18岁虽然属于成年人,但是并不等于心理上已经成熟了。这个时候结婚,势必容易受到不成熟心理的影响。反过来,不幸福的婚姻更会影响心理健康。
三、造成经济负担。现在的父母为了孩子上学和结婚都要投入大量的财力。如果孩子上学和结婚能间隔一段时间,并且孩子也逐渐能挣钱的话,那么还能减轻一点父母的负担。这要是因为早婚导致上学和结婚叠加在一起,那么父母得投入多少精力和财力?又得背负多大的压力啊!
四、不利于人口质量。早婚就意味着早育,这样看似能解决“高龄孕妇”问题,可是,没准就因此出现了低龄孕妇。科学上认为,女性怀孕的最佳年龄是25岁。一旦怀孕年龄过低,那么就意味着孩子的先天质量下降。再者,如果早婚夫妻没有一个好的经济条件,没有一个好的家庭环境,没有一个好的夫妻关系,那么这个孩子肯定无法良好的成长。这样一来,我国人口的整体素质就必然下降了。
总之,早婚的害处不小,是应该杜绝的。
有人说,黄细花代表只是提议降低法定结婚年龄,而不是鼓励大家早婚啊。我看未必。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法律本身对于人们的行为是有一定的暗示作用的。就拿现有的法定结婚年龄来说,男性不低于22岁,女性不低于20岁。看似没有别的意思,可是实际上很多人会误以为法律要求结婚的男女一定要男性年龄大于女性,这就是一种暗示。假如法定结婚年龄真的降低到18岁,那么就不能排除有一部分人会按此标准来结婚,这毕竟存在年轻化结婚的可能。这样一来,各个方面带来的好处并不大,可引发的社会影响可能就有不少了。
早婚,切不可行!
后一篇:我的洁癖很严重【个案分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