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成离婚主力军 谈独生子女婚姻问题

标签:
80后离婚独生子女心理杂谈 |
分类: 婚姻 |
导语:近两年,80后闪婚闪离现象骤然增加。据南京市各大婚姻登记中心消息,去年江苏省有5万多对年轻小夫妻“劳燕分飞”,25-34岁的年轻人成为“离婚主力军”。目前,离婚人群总的平均年龄为38.8岁。全国妇联也曾做过《中国和谐家庭建设状况问卷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强烈的个性、价值取向多元、家长过度宠爱等原因,致使80后“非原则性问题”离婚者人数众多。
十年前,80后一代人才进入了婚育年龄。可到了十年后的现在,80后一代人竟然又成了离婚的主力军。短短十年间,怎么会在80后身上出现这样巨大的反差和变化?这样说是有依据的,因为据了解,自2003年10月1日新的《婚姻登记条例》施行后,结婚、离婚不再需要单位开证明,手续大大简便,离婚人数随即暴涨,上升之势一直延续至今。就拿江苏省来说,离婚人数2003年为37240对,到2011年飙升至127196对,9年就增加了9万多对,增幅近400%!这也恰好是80后进入婚育年龄的9年。虽然不能说所有离婚的都是80后,不过这其中80后却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这是为什么呢?
作为社会的细胞,家庭的意义不言而喻。每一起离婚背后就是一个家庭的破裂,所以离婚现象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80后成为离婚主力军的问题对于整个社会整个国家都有影响,如果不加以针对性的解决,势必也会影响社会的稳定。那么80后都是因为什么离婚呢?据相关人士称,大多数人离婚都是“内因”居多。所谓的“内因”就是指没有如第三者之类的外部原因。内因通常都是非原则性问题,什么生活习惯啊,家务分配啊等等,可以说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就是这些细节小事,却“击溃”了不知道多少对原本关系亲密的80后小夫妻。这让那些负责离婚登记的工作人员们都觉得惋惜。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认为80后最大的特点就是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独生子女从小就是一个人受宠,都是家里的“小太阳”。生活条件也都优越,很多人都有一点自我独大的念头。一旦这些人结婚,就容易出现“天无二日”的结果。不少人在自己家的时候都是家长给伺候惯了,一旦组成独立的小家庭,就缺少了这种“伺候”,甚至还希望接受配偶的这种“伺候”。达不到目的,自然十分不满。这还不算,一旦双方发生摩擦,谁也不愿意迁就对方包容对方,于是,矛盾就这样激化了。再加上不少80后人们的恋爱观有一定的偏差,经常出现“闪婚”的现象。闪婚,很容易就意味着闪离。就算不是闪婚,不少80后的恋爱时间也比较短,或者一到爱情的顶点就仓促结婚,缺乏必要的了解时间。这样一来,很多不可预见的摩擦就容易在婚后集中爆发了。
除了80后自身的原因之外,他们的父母也在离婚中发挥着一些不可忽视的作用。据了解,很多80后夫妻的父母也较多地参与到了80后的婚姻生活中来,甚至离婚时爹妈也跟着。因为什么?舍不得放手呗!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小孩子一样。其实,父母的参与在很大程度上恰恰是不利的。古语云:“不痴不聋,不作家翁。”意思就是说,在小夫妻的家庭问题上,老两口子最好能少一点“掺乎”,装聋作哑甚至才是最好的做法。这一道理很多80后人群的父母都不懂,个别父母的态度甚至比子女还坚决,要求孩子“必须离!”“不能受这个委屈!”父母的影响自然不可小视,于是80后离婚也就更加容易更加坚决了。
其实说到底,婚姻生活就是妥协的生活,双方互相妥协。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婚前要睁大眼,婚后要睁一眼闭一眼。”这是什么意思呢?说的就是婚前要认真考察对方,仔细斟酌是否合适自己。而婚后则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平时的琐碎摩擦也是难免的,但是要合理处理。细节处理得好不好就直接影响到婚姻生活的质量。很多80后夫妻人虽然成熟了,但是仍缺乏对婚姻和爱情的正确知识,缺“这么一课”。甚至,连80后群体的父母们也缺“这么一课”,如果能开这么一个课程的话,两代人都应该听听。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也想劝告那些婚姻关系发生问题甚至是打算离婚的人们:有问题先想如何解决,不要急于用离婚这种终极手段。如果闹了矛盾,也别着急向自己的父母诉苦。不妨找婚恋情感专家或是心理咨询师,倾诉一下咨询一下,寻求一些合理的方式来改善夫妻关系。结婚不能冲动,离婚更不能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