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有轨电车南车储能式氢能源 |
分类: 铁路知识 |
低地板技术的应用
。


按供电方式,有轨电车也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带“辫子”的接触网有轨电车,另一种是无接触网有轨电车。
接触网供电技术应用时间久,相对较为成熟,目前被普遍采用。
但是,列车车顶的“辫子”(受电弓)和架在空中的“天线”(接触网),对城市景观有一定影响。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甩掉“辫子”和“天线”?
目前,找到了四种解决方案:
第三轨供电——较为成熟,但在安全、防水和控制等方面较为复杂。
电磁感应——存在防水问题,而且电磁感应的电能损耗较大,目前处在研究探索阶段。
车载储能——超级电容快充快放,与蓄电池配合,满足牵引需要。但超级电容的能量密度较低,续航里程较短,因此对站间距有要求,且沿途车站设充电装置。
氢能源动力——不依赖外部供电,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源。氢燃料电池能量密度高,可长距离续航,全线无接触网运营,也无需沿站设充电装置。
如果说,低地板技术的应用,是传统有轨电车和现代有轨电车的分水岭。
那么,超级电容和氢燃料电池两项新技术的植入,则将现代有轨电车开进了全新的无触网时代——“储能”时代和“氢能源”时代。
供电技术的演进,衍生出了现代有轨电车三代系列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