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462 次列车又一次躲过“刀头”想起的

标签:
高铁京沪14621461 |
分类: 高铁新闻 |
我非常反感那些因为高铁兴起导致部分普通列车减少而大声骂娘的声调,毕竟高铁逐渐取代部分普通列车是一种必然的趋势,高铁的建成,要为既有线路货运发展留出空间,高铁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社会选择多样性的一种体现;但是,我也反对无一例外的彻底地取代,因为那不是选择多样的体现,而恰恰是对选择多样性的一种扼杀。这是两种极端,都不应该是我们的选择,社会是个大家庭,里面充满了矛盾,需要智者来调和。
本文作者是上海市十一届政协常委、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沈建华,相关内容小编进行了删减。
技术在突飞猛进,社会在高速发展,动车、高铁逐渐取代红皮车和绿皮车的份额是必然趋势。但是铁路作为公共设施的服务对象是多样化的、分层的,有对时间或者说对效率敏感的,有讲究舒适的,也有一部分人是对价格敏感的。在已实现铁道高速化的德国,除了ICE(Intercity-Express城际特快,大致相当于我们的动车),还有大量的IC(Intercity城际快车,国内特快)或者EC(Eurocity欧洲快车,国际特快),还有大量RE(Regional-Express地区快车)或者RB(Regionalbahn地区慢车),不同档次列车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在其他欧陆国家,如瑞士、法国、奥地利、意大利,情况基本一样。
对于铁路交通这样的公共服务,不同人群有不同的敏感点,十分正常,而整个社会则对于公共事务决策的公平、公正、公开与否十分敏感。铁路方面在编制运行图时,应当对列车作合理安排,均衡配置各档次列车,尽可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真希望1461/1462次列车能太太平平在京沪间为属于它的那一大批“铁杆粉丝”服务,直到他们不再需要。